理想汽车郑州建厂-郑州理想智造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tamoadmin 0
  1. 高举“扩张”大旗的理想汽车,底气是什么?
  2. “冠军之王”为何是郑州日产?
  3. 为什么郑州留不住人才?
  4. 国内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二线汽车品牌。销量不大,导致了它产能也就这些。过去比亚迪年销量大约在50万左右,还是包括燃油车在内。另一方面,DM-i车型确实做得出色,消费者认可。一面是产能有限,一面是忽然暴涨的市场需求,当然就是一车难求了。

目前比亚迪月产能达到10万,才能在两三个月内彻底解决交车问题。这相当于让比亚迪在短期内把产能翻一倍。同时暴露了比亚迪的很多问题,起码产销环节有严重的问题。哪有车型上市半年了还解决不了产能问题的,不仅没解决,交车周期还变得更长了。

?比亚迪整车制造基地现在已经贡献产能的只有三座,分别是西安基地 (全系宋,秦),深圳基地(汉,唐),以及长沙基地(E系列,元,宋MAX等)。而且最年轻的长沙基地也是在2010年投产的,也有10年时间了在前几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态势一般,销售端比较平稳,而比亚迪燃油车在市场占有率一直是不瘟不火。

理想汽车郑州建厂-郑州理想智造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比亚迪在2010-2019 年整整9年没有进行乘用车基地的扩张。最近几年新能源市场的火爆。2019年比亚迪签约常州基地,今年又陆续签约合肥基地,郑州基地。乘用车板块才开始复苏,进行外扩。但是新基地不可能一开始就贡献产量。以西安基地24小时1000台的产量估算,不休息一月是30000台,其中还是秦半,宋一半。

所以秦的交付数量还是在每月稳定的15000左右。也是和每月市场的销售数据相符的。所以比亚迪整车基地太少,销售订单火爆。实际产能完全小于销售订单,这是比较大的原因。

芯片存储不足,虽然比亚迪的供应链是自己开发制造的,但是芯片的还达不到完全的自给自足。面对这么多的销售订单,确实也是一筹莫展。

人才匮乏,制造业缺人是行业内的共识。现在不只是比亚迪一家,宁德时代,特斯拉,理想,小鹏等等企业对于制造工人的需求巨大。招一个人给10000内推奖很常见。

高举“扩张”大旗的理想汽车,底气是什么?

国产车之首,这个答案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然而我发现下面竟然没有人答对。这家车企堪称 汽车 界的华为,市值超过5000亿,超过了现代、本田、通用、宝马等知名国际品牌,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这家车企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掀起了一场 汽车 产业革命,让各大国际车企瑟瑟发抖。它的名字听起来很low,很多人对这个品牌都不屑一顾。提它的名字就跟骂街似的。说到这,应该猜到了吧?

以前和大家聊国产车品牌,我很简单的分成了一二三线。一线品牌包括 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红旗 ,这些都是我认为未来会有不错发展的。二线则以老牌国企为主, 上汽、一汽、长安、广汽、东风、江淮 等等,基本上都能达到合资车的水平,生存下去不成问题。三线则是其他品牌,或许也有珠玉蒙尘,但是恕我水平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另外我知道红旗是一汽的,但还是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了,因为红旗的品牌价值和奔腾、森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这样分很多人都不服气,按照销量来看,吉利、长城和长安应该是一线,他们应该是国产车销量的前三。比亚迪、奇瑞还是略逊一筹,比销量的话,红旗可能都上不去场。其实一人一个想法,不同标准的分法也不同。如果是按照未来发展潜力和现在的企业底蕴和技术积累来看的话,应该是 一超多强

先从三线说起:北汽、东南、众泰、猎豹……

不是说国产三线品牌里就一定没有好车,这未必。但这些车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研发能力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都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说是造车,不如说是“攒”车。东拼西凑弄出来的东西,核心都不是自己的。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分工合作,这样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处处受制于人,未来难有太好的发展。

像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包括 小鹏、威马、蔚来、理想 ,因为没有自己的三电技术,电池还需要在外面买,所以我觉得大多可以归为三线。这其中蔚来的市值几乎都要超过比亚迪了,不过我依然不太看好。纯电车是未来的趋势不***,但是存在很大变数,一旦电池技术出现突破,到时候慢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二线底:北汽、东风

这里只说乘用车, 东风 在其他领域倒是颇有建树,但是乘用车领域,什么东风风神,东风启辰,东风风行,一个个都是半不活的状态,而且也还在是用着三菱发动机。其实和三线并没有明显差距,只是家大业大而已。

北汽 则有点扶不起的意思。为了扶植北汽新能源,插混车在北京都不能享受新能源的政策。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北汽全系没有一个热卖的品牌,发动机甚至还买哈弗的,BJ40用的和H9都是同款发动机,几乎全靠合资那边输血。

二线中:一汽、江淮

江淮 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其实人家底子还是有的。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迅速,已经算是走到了很多车企的前面。工业底子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蔚来也不会选择江淮来代工。但是比起一线品牌,产品力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而且品牌力实在是惨不忍睹。很多未来车主都把蔚来后面的江淮扣掉。在沈阳,干白事***,扎白花的灵车十个有八个江淮……

一汽: 把红旗拿出去不算,旗下就只剩下森雅、奔腾,森雅应该算合资品牌了吧?毕竟是一汽和***合作的。不管算什么吧,销量和市场表现都不算好,如果单拿出来的话,也就是个随时可以放弃的三线品牌。奔腾能好一些,感觉一汽是下了功夫的。感觉战略布局学的是大众和奥迪,红旗作为高端品牌,往豪华车的方向走,像奥迪一样,而奔腾则是比较亲民一些,像是大众一样。虽然销量表现一般,但是产品力还是不弱的,发动机热效率接近40%,完全达到了合资车水平。像是奔腾T99,和红旗一样都是终身保。

二线顶:上汽、广汽、长安

上汽 旗下的品牌主要有: 大通、荣威、名爵 五菱 宝骏 我觉得算合资,毕竟人家叫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大通 人家主要玩轻客、微面、皮卡,甚至是校车和房车,本来算是商用车领域,但是人家也生产SUV和MPV,其实产品也都还行,尤其是MPV车型。不过营销方面不到位,而且感觉企业重点还是在商用车领域,并没有在乘用车领域发力。

名爵和荣威 一起说吧,都脱胎于英国罗孚 汽车 ,Rover这个名字熟悉吧?再加上一个词,Land Rover,这次认识了吧?本来挺牛的,后来经营不善破产了,当时南京 汽车 和上海 汽车 。两家竞标收购,南汽花了5300万英镑拿下MG实体生产厂,上汽6700万英镑拿下购得Rover 75车型技术资料和生产权。不过rover商标使用权在宝马手里,宝马不放,上汽就只能改名荣威(roewe)。后来南汽和上汽打官司,争谁才是英伦血统,后来上面调节,两家这才合作,最终上汽收购了南汽50%以上的股份,两家从此就算一家了。

简单说这就是国外破产倒闭的车企,咱花大价钱买回来了,技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实质帮助非常有限,感觉就是套了个外包装,似乎换一个外国的车标车就能卖得好一点。这也是上汽给我的感觉,营销不错,可是车呢,不能说不好,但是也没有出类拔萃。和通用合作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在37.5%,可以说是主流水平,还算不错。像是名爵的运动风格还是继承下来了,外观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过初期用干式双离合把口碑给干崩了,现在也只能屈居二线。

广汽: 广汽的自主品牌传祺和埃安(原来的广汽新能源)在销量上比上期还有差距,不过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则是一流的,甚至堪比一线。矩浪动力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2.1%,是目前国产车的巅峰水平,超过了丰田、本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说本田没发动机送车,咱广汽的2.0T发动机不次于本田了,而且送的车更好。

另外,矩浪动力主打的7速湿式双离合也很拿得出手,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平顺性、使用寿命以及传动效率,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今年好像还拿了个世界十佳变速箱。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几乎已经没有短板了。

另外,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也很能打,自动驾驶技术据说已经达到了L4级别。哪怕是独立运营,人家这么多年造车的经验和底蕴还是有的,相比一些需要代工的造车新势力,优势明显。只是广汽在早期也是被菲亚特的双离合给坑了,传祺GS4一度杀到了月销排行第二的水平,结果因为双离合的问题口碑直线下滑。后来不得已换上了AT,可是口碑崩了,给人留下了故障率高的印象。现在产品力上来了,可是要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仍需时日。

说实话,我都想把广汽放在一线了。

长安 :说长安是二线,很多车友表示不服。过去我也是长安粉,也为蓝鲸平台感到振奋和自豪。从销量来说,长安是妥妥的一线品牌,一点毛病都没有。轿车有长安逸动,SUV有CS75,都是热销品牌。产品线也较为齐整,从CS15、35、55,到75、85、95,基本上没有漏网的。高端品牌UNIT,UNIK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至少颜值很吸粉。低端品牌的欧尚也堪称物美价廉。

销量上是一线,技术上,在国内也算一线。之所以把长安放在二线,是因为虚标减配的问题。像是CS75plus,实际表现其实是够用的,而且咱家用车你也不上赛道,动力差个几十匹,扭矩少个几十牛米无所谓。但是虚标参数我有点接受不了,这归根结底属于虚***宣传,关系到企业诚信的问题!

另外,懂车帝做过一期CS75plus和H6的对比拆解,CS75plus减配明显,后防撞梁跟纸糊的一样,起不到一点保护作用!

我之所以喷日系德系,不在于它出自哪里,而在于他们减配无良!在这个问题上我很难说服自己双标。

其实二线顶和一线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改为“一超多强”更合适一些。

一线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红旗

红旗: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豪华 汽车 品牌

红旗自带豪华基因,而且明显能感觉到,人家就是奔着打造豪华品牌的方向去的,不要求走量。轿车都是B级起步,SUV也就只有一款紧凑级E-HS3,还是新能源。红旗的售价一点都不亲民,如果说产品本身的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表现只能说一般,用料扎实,似乎并没有太看重轻量化设计,所以油耗略高。这也符合红旗的品牌定位,走高端,油耗不是重点。

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超过30万,你买的就不是车了,更多的是选择圈子和人设。红旗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也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开红旗,其实无须在意车如何,百公里加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油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都不是重点,在意这些你不用选红旗。30万也好,40万也好,你买的是一个人设,成熟稳重,事业有成,而且不忘本。

红旗有打造豪华品牌的文化底蕴,而且现在看来,路走的也没错。可能在硬件上并不是那么强,但是也不算差。而且现在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都提供了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质保。

奇瑞:踏踏实实造车,品牌低端又如何?

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37.1%热效率的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直到今天仍不过时。旗下万里扬CVT,表现不输日系。虽然目前主要还是1.6T+双离合一套动力组合,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

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据说奇瑞代号为F4J20的2.0T发动机已经点火成功了,有望在明年1月份实现量产,预计最有可能搭载在其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上。

奇瑞在国产车企里也算是命运多舛,不过也相当有志气,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发动机保10年100万公里,不少车型都承诺发动机终身保。旗下的低端品牌捷途也都质保10年20万公里,而且没有首任车主的限制。在低价位车型中算是难能可贵了。

吉利:收购得到的技术和研发得到的技术有什么不同吗?

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像是新推出的吉利星瑞,用的是和沃尔沃同款的2.0T发动机,售价只要12万左右。

另外,旗下子品牌领克和红旗一样,全系终身保。

长城 :靠 H6打天下,靠技术坐江山

早年的哈弗H6,表现并不能算出色,动力一般,油耗不低,好在皮实耐用。正好赶上国内SUV车型的走俏,H6凭借还不错的外观和比较稳定的质量,在风口上起飞。一款H6,连续十多年销量第一,哈弗为了保住SUV销量冠军的宝座,常常几十款车型同堂销售,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这种从众效应。

过去长城销量好是因为定位准确,会营销,但是现在产品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历时5年,耗资200亿打造的柠檬平台已经让长城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旧在发酵中。柠檬平台包括438个基础模块、113个标准模块,具备覆盖A0、A、B、C、D级车型的延展性。传统的七速双离合表现已经几乎完美,而全球首款9速双离合也指日可待了。

除此之外,越野专用的坦克平台也值得期待,坦克300未卖先火,号称四驱三把锁,可玩性极高。高端品牌WEY系列,一直在和领克分庭抗礼,产品力已经远超同级别的合资品牌了,目前也推出了整车5年,发动机变速箱终身质保。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意味着基数越大,哈弗H6是十几年的销量冠军,市场保有量是最多的,然而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足以说明H6的质量可靠,远超大家公认皮实耐操的日系车。

比亚迪:新能源领域之王,未来的国产车之首。

如果你同意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的趋势,那么将来的国产车之首,非比亚迪莫属。

其实这一点已经从股票市值上反映出来了,比亚迪市值超过5000亿,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和丰田。现在已经是国产车之首了。

从技术层面看,43%热效率的骁云发动机是目前世界量产车之最,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打平。三电技术独步天下,DM3.0技术,明年要上市的秦Plus超级混动就是DM4.0了,至少领先其他车企两代。百公里加速7.9S,亏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百公里油耗3.8L,据说价格也就是普通燃油合资车的水平,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电池领域,比亚迪具有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业界领先,而且体积密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电机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6%,让王朝系列新能源车都拥有了跑车一样的性能。电控方面,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经是4.0了。

从燃油车的三大件,到新能源的电池、电机乃至ECU设计,比亚迪都不需要***手于人。我们总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其实比亚迪早就已经做到了。如果说国产车之首的话,比亚迪当之无愧。

就现在局面来看,吉利目前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产老大,但后续其他厂商的跟进,比亚迪应该是最大的赢家,自主研发谁投入的大,后续谁的回报最高,未来新能源车比例越来越大,自然而然比亚迪优势也越来越大,5年后现在车企排名一定会重新洗牌。

首先感谢平台的邀请,国产车目前来说一下几个品牌还是可以,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红旗,那么以后谁会成为国产之首呢?答案其实没有很大的疑问,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是红旗,长安加加油也是有可能的,至于长城产品单一,只有SUV基本就可以排产了,吉利我个人一直不看好(不喜勿喷),奇瑞肯定是没希望的,具体咱就不分析了,懂的都懂

个人认为,吉利或者长城将来会是国产车之首。

吉利 汽车 不用多说,目前是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冠军,并且已经连续3年是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了,并且吉利还有一个成就很厉害,乘用车最先实现产和销突破1000万辆的厂商。

吉利 汽车 在产品上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在轿车、SUV、MPV、新能源、高端车型序列都有布局,代表车型有博越、博瑞、星瑞、帝豪及高端车型领克。

吉利也是目前国产 汽车 品牌销量最高的车企,有数据支撑。我们且看一下乘联会发布的1-11月份的厂商销量成绩,我们看到吉利 汽车 本年累计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在厂商排名中第四名,前面的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 汽车 集团。吉利在与合资品牌厂商的较量中,也不落下风。

吉利 汽车 在沃尔沃的加持下,依然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我为什么会说长城 汽车 也可能会成为国产之首,长城 汽车 向来以“稳健”著称,手里的牌不多,但打的不错。虽然剑走偏锋,以SUV为主,却引领了一股潮流。并且长城 汽车 的产品口碑也很不错。

当然长安 汽车 、奇瑞 汽车 也都有后来追上的可能。

红旗,因为红旗品牌是其他品牌无可代替的品牌

国产车之首,让我大胆的预测一下。

传统车企:长安

别急着喷。长安车子质量可以,服务也比较好。本人河南所有地级市的长安店基本都去过,在郑州,漯河,周口,濮阳,安阳,许昌,开封都带客户买过车。服务挺不错的。对比一下,长城的虽然不错,但是总觉得少些啥,吉利的也很热情,但是吉利的造车理念技术可能不是第一位。奇瑞的就别说了,我带着亲戚买个车给吵架一样,还好我们都是农村滴,车价好我们也忍了买了。比亚迪就不说了,专搞新能源了。至于江淮,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我觉得没戏,就不谈他们的服务态度了。

造车肯定技术第一位,但是卖车就不一定了。作为奇瑞粉,我也觉得奇瑞不太可能重现之前的荣光的。

像一汽,东风,这样的,你相信国足能踢进世界杯吗?他们的难度比这都高。

新能源:比亚迪

冲着王传福的狠劲,比亚迪登顶的可能性非常大。无论是最新的刀片电池,自研芯片,自研系统,延续着比亚迪的传统。

传统车企方面,倒是广汽的埃安表现不错,但是面临比亚迪这个大山。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定位太高,不太可能成为老大。小鹏,理想等等更不用提。哪吒,零跑等,倒是和欧拉,奇瑞新能源打的火热。至于长安新能源,嗯,五菱趴着都比你跑的快。吉利新能源目前还是一片混乱。北汽新能源呢,骗补骗的贼爽,可惜了。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品牌车的性能,所以也不便于评价,但我对我十一月份刚入手的比亚迪送plus次顶配做一个简单的讲述,刚刚开了一个月,就一句话,没毛病,就一个字,“爽”,就一个词,“舒适” ,就一个感觉,“方便”,就一字评价,“值”。

当前,在中国,比较看好的国产车有哈弗,长安, 奇瑞,比亚迪 ,吉利等 汽车 制造厂家。谁将是国产车之首,那得从它们的质量,销量以及性价比多方面进行比较才知道。目前,销量最高的是哈弗系列,质量过硬的应该是奇瑞 汽车 ,新能源发展前景美好的是比亚迪 汽车 ,长安 汽车 的优势是它的动力和品牌,毕竟有军工的影子,吉利注重外观设计和宣传。我认为,未来比较看好的 汽车 应该是奇瑞,比亚迪,长安。

吉利吧毋庸置疑

红旗

“冠军之王”为何是郑州日产

2019年5月1日上午10点,首批5家理想零售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五地准时开门营业。一年多时间过去,理想汽车零售中心的数量已经扩展为21家,覆盖18个城市。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在接受湖畔大学专访时透露,理想汽车要扩张。

但与此前媒体理解的今年要新开60家店不同,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是到年底一共扩展到60家店,意味着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计算,理想汽车到年底要新增39家零售中心。

对于为何要扩张,李想解释道,“如果对手增长是2倍,相当于(我们)是负增长。一旦对手获得竞争优势,它会拿走最好的***,供应商的***、用户的***、媒体的***、渠道的***。”

从李想的解释不难看出,对于产品,李想充满信心——只要能扩充店面,销量就能增长。

实际上,在此前一次与第一电动网交流中,李想曾表示,只要能开设门店,理想汽车就有信心在当地的豪华SUV市场拿下2%-3%的市场份额。

撬动最难的北京燃油车市场

说这话,李想是有底气的。

从2019年12月开始,理想ONE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大规模交付。到今年5月份为止,对私市场上理想ONE一共交付了7,658辆。

从交付地区来看,深圳市和北京市分别以13%和11.7%的交付占比位列前两位。

这是一个极其少见的现象。

根据交强险上险数据,2018年的北京个人市场共上险5.2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插混车型上险751辆,仅占比1.4%。

在北京,插混车型不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购买插混车型消耗的是燃油车指标。对于目前中签率已经低至0.0335%的普通小客车指标,拥有它的准车主们在考虑候选购目标时,一定是慎之又慎。

这几年没有一款插混车型能打入北京的个人市场。但这一“困局”随着理想ONE的交付被打破。

2019年北京个人市场中插混车型的占比依然仅有2.7%,达1,584辆。虽然占比依然不高,但理想ONE凭借最后一个月149辆的上险,分得了近10%的市场。

进入2020年,理想ONE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愈发明显。

1-5月北京个人市场1,012辆的插混车型上险中,理想ONE占比已经提升至74.2%,达751辆。

理想ONE正在从最难撬动的北京市场分出燃油车的一杯羹。

郑州市场再下一城

除了北京市场,在理想ONE交付量靠前的城市中,还有一个市场让人侧目。

去年8月24日,上海、杭州、郑州、南京四家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同时开业,与其他三座城市不同,郑州并不像是理想ONE潜在用户的“聚集地”。

但从数据上看,情况并不是这样。

除了在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上,郑州这几年也一直在稳步提升,人均GDP在2018年突破了10万元,而这一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最终是否买车的核心因素,相关性极高。

从郑州市个人市场的上险量可以看到,从2018年开始,郑州的新能源市场正在不断发生改变。

可以说,郑州的新能源市场是被以知豆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教育出来的。2018年的个人市场,上险量排名前十的车型几乎全是微型电动车,十款车型的市场占比高达71%。

但这一情况在2019年开始出现转变,个人市场上险量排名靠前的车型中出现了宝马5系、蔚来ES6这样的高端车型。

而到了今年,从1-5月的上险情况看,个人市场上险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仅留下了欧拉R1和奇瑞eQ系列两款车型。

理想ONE也以440辆的上险成绩排名第四,在郑州市场超越了蔚来ES6和宝马5系,在高端新能源车型中,其上险量仅次于国产特斯拉Model?3。

加入“圈地”战,抢夺豪华车市场

2020年下半年,特斯拉打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圈地”战的第一枪。

特斯拉中国副总裁陶琳在其微博上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入驻***,包括东西南北四大区位,共45座城市。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落地时间,但以特斯拉的超人速度,相信年内我们就能看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特斯拉新门店,这也意味着特斯拉体验中心将遍布了全国34个省份和自治区。

如李想所说,如果不跟进,好的***将被拿走。特斯拉的大幅下沉或许也是李想将今年新开零售中心数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根据上险量数据我们发现,在理想汽车现有的销量结构中,有18.2%的交付来自于目前没有零售中心布局的地区。

根据申万宏源研究的数据,2019年BBA的销量占比中,有52.6%的销量来自于特斯拉没有门店的城市。对于理想ONE,这一比例的值会更高。

因此,扩展线下门店是李想必走的一步棋,这将有效减少消费者的体验成本,在物理空间上有效触达潜在客户。同时,相比特斯拉、蔚来等纯电车型,更具有燃油车属性的理想ONE在现阶段拥有更强的适应性,若其线下渠道能在北方地区大范围铺开,凭借良好的产品力将有很大概率抢夺BBA的市场。

(理想ONE从工厂运送至各个城市店)

不过在扩张“版图”的同时,理想ONE或许将面临当初特斯拉Model?3同样的问题——“产能地狱”。

根据5月的销量数据,可估算目前理想汽车21家零售中心的月均销量约为102辆。以此做一个简单粗暴的计算,当年底零售中心的数量达到60家时,理想ONE的单月销量将突破6000辆,届时,年产量将突破7万辆。这一数字十分接近其常州工厂的最大产能——10万辆。

但目前常州工厂何时能达到10万辆的规划年产能,理想汽车并没有透露。产能的爬坡速度能否跟上扩张的脚步现在还不好判断,但即便遇上“产能瓶颈”,对于理想汽车和李想来说,这也算一种“甜蜜”的负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郑州留不住人才?

? 导语: 历史 诉我们,从高端皮卡到专业SUV,再到回归专业皮卡,以及跨界SUV皮卡等,郑州日产对于行业的贡献就在于将一个小众车型做成了家喻户晓的概念(SUV),撬动了市场格局的改变(形成世界上最大的SUV市场)。如今,又以跨界SUV的实践正在预见下一个 汽车 风口的到来。从这个角度看,郑州日产热衷于 汽车 赛事与众不同,它把赛事外化为企业精神,演绎成文化,植入产品,已然成为品格。或许,这才是 汽车 赛事的真谛。

撰文|颜光明/编辑|钱 蕾

7月16日,为期10天的2019丝绸之路国际拉力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圆满收官,在颁奖仪式上,郑州日产再次登顶,取得了量产车的冠亚军,包括厂商队的冠军。被赛车界盛赞为“冠军之王”。

同样,在今年6月落幕的环塔拉力赛上,郑州日产也是再次卫冕冠军,斩获T2量产组冠军和T2.1汽油量产组厂商杯冠军,整个T2量产组中全部赛车都顺利完赛的唯一车队。被同行们称之为“赛车之王”。

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现象。自2004年郑州日产参加赛事以来的15年中,共取得国内外重大 汽车 赛事12个冠军(长距离),两个场地赛冠军。对于这一现象,早在2006年,国内权威媒体就撰文分析过,这是一个由偶然到必然,再到自然的过程。亲历者说,如果说第一次参赛(达喀尔)跑完全程是偶然的话,那么第二次完赛则是必然。而第三次不仅跑完全程,而且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8届跑进第19名),也就进入了自然的过程。从此,奠定了郑州日产在赛车界的地位,并在国际上声誉鹊起,不仅开创了中国SUV在拉力赛上的辉煌 历史 ,而且开创了“皮卡王者”的冠军之路。

这是怎样的现象?意义何在?未来又将怎样?

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本世纪初,对于中国而言, 汽车 是个非常特殊商品,人们对它的认知还仅停留在物质外化的层面,由标签到符号,再由面子到阶层, 汽车 无意中扮演了 社会 分层的角色。尚未进入文化意义上的需求,而一度被轿车的攀比和虚荣所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以生产皮卡为主的轻型商用车企业郑州日产,引进一款多功能运动型 汽车 ——帕拉丁,旨在进军乘用车市场。这在16年前是道难题,问题是人们对这种车型的认知还停留在“越野”和“吉普”的层面,对由此派生而来的SUV尚处于陌生,概念、观察的阶段。

尽管在理念、概念、传播上作了很多的努力,要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接受SUV还是受约定成俗的思维左右,不认为SUV是家轿,而是专用车。不过,郑州日产从 时尚 (生活理念)、轮上高尔夫(性能运动)、精神放牧(文化层面)三个维度解析SUV“一车三用”(轿车舒适性能够、MPV的空间、越野功能的全路况),做了具有启蒙性的工作,为帕拉丁征战达喀尔国际 汽车 拉力赛作了扎实的铺垫。

连续三年,帕拉丁跑完达喀尔赛事全程,并取得骄人的战绩,打破了国人难以问津西方顶级赛事(越野拉力赛)的惯例;开创了国内车手走向国际赛事的先河;首次通过严酷的 汽车 赛事的壮举检验了车辆品质。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使帕拉丁一战成名,也为SUV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认知SUV的先躯。今天,提到SUV就会想到帕拉丁,也就想到郑州日产。

从这个意义上讲,帕拉丁是靠达喀尔一炮打响,开启了SUV市场,郑州日产也从 汽车 赛事营销中尝到了甜头。由此,一发不可收,成为 汽车 赛事的专家,一个值得受人尊敬的车企。

赛事铸魂,产品为王

帕拉丁卖了十余年还在卖。人们不理解,这款车为何成了SUV中的常青树。调查显示,不少车主喜欢帕拉丁的原因是在达喀尔赛事中的出色的表现,喜欢它的阳刚之气的形象。这就像好多乐迷都喜欢原唱一样,哪怕时间过了很久,年代早就过去,包括歌手已经过气,但原唱的地位还在,永远是个标志。

今天,当郑州日产皮卡成为“冠军之王”时,人们还是想到了帕拉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个品牌被植入了“赛车精神”,敢于挑战国际赛事;其次,造就了一批赛车手,比如被视为赛车英雄的徐浪;再是,车企的格局和眼光,悉知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郑州日产是个不肆张扬的车企,却一直专注和致力于 汽车 赛事,其目的也很单纯,就是通过 汽车 赛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 汽车 内在的精神诉求,秉承让产品说话,赛事站台,用最简洁的方式,传递了实力和靠谱,同时也揭示了SUV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从郑州日产第二次参加达喀尔赛事起,细心观众(央视播报)和读者(资料)及消费者(媒介报道),已经注意到作为生活用车的锐骐皮卡也开始现身达喀尔赛事,并且得到了徐浪的好评,他认为,郑州日产的皮卡更适合做赛车。2008年,首次“穿越东方”时,徐浪就把锐骐当作了自己的战车,一骑绝尘。正如获得2019年丝绸之路国际拉力赛量产组冠军的宋海涛所说,郑州日产的皮卡是天生的赛车料。他进入赛车圈就是郑州日产的皮卡领进门,首战告捷,从此踏上了赛车之路,迄今已有十五、六年的 历史 。

常胜启示,源自专业

郑州日产在赛车圈里出名,是因为获胜频率高,有时几乎没有悬念,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从不掉链子,而且都有惊喜的表现。资料显示,在过去十五年的时间里,先后20次参加各项国内外赛事(3届达喀尔、1届穿越东方、3届中国越野拉力赛、3届丝绸之路拉力赛、1届达喀尔中国站、1届巴哈100拉力赛、6届环塔拉力赛、两站COC场地赛),共取得长距离拉力赛12个冠军,场地赛2个冠军。

这是一个不负众望的车企,每次出征总是捷报频传,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郑州日产的表现总能给人带来自信,淡定自如,胜券在握。今年5月13日-6月3日环塔拉力赛卫冕冠军。全部9个赛段5个赛段的金头盔奖,斩获T2量产组冠军和T2.1汽油量产组厂商杯冠军,整个T2量产组中全部赛车都顺利完赛的唯一车队。7月6日-7月16日2019丝绸之路国际拉力赛国际赛段T2量产组厂商队冠军,并包揽了T2组冠、亚、季军,以及获得国内赛段T2.1厂商队冠军。

这一系列战绩表明,郑州日产对于赛事的把握,精通的程度,参与的深度,掌控的能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既专业又职业,而且有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这在目前国内同行当中还没有哪家能做到。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企业运营情况如何,管理班子有何变动,但对于参与 汽车 赛事,观念总是一致,达成共识,业已成为企业文化的特色,并上升到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术层面,除了积极参与国内外 汽车 赛事之外,还有积极应战预案和尊卑,并提供战而胜之的有利因素(条件)。这种重视程度,使郑州日产进入了常态化。

此举为了什么?是传播还是形象?对于这些问题,早在帕拉丁征战达喀尔时已经做出了回答,并以实践表明,郑州日产重视 汽车 赛事并不是为比赛而比赛,而是赛事营销,回归到 汽车 竞争的本质——赛道见分晓。这几乎是 汽车 竞争 历史 的铁律,郑州日产不仅遵循其规律,而且把它做到了近乎极致。帕拉丁是如此,锐骐是如此,纳瓦拉也是如此。通过赛道“方见英雄本色”,这无论是对品牌还是产品都能最直接地提供辨识度。从涉及 汽车 赛事那天起,郑州日产就把量产车当作了赛车,坚持至今,业已成为传统。用他们的话说,赛道是检验产品最好的验证官,也是对用户最好的交待。

外化精神,植入品牌

如果从用户,行业, 社会 三个角度看郑州日产对于 汽车 赛事的认知和理念及营运风格,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追求,讲品格,重文化的车企。他们不盲目追求参赛的胜负,而是重在参与,体现产品性能和外化的精神;他们秉承专业,不仅是皮卡制造,在赛事上亦如此,体现的是敬业态度;他们不完全把 汽车 赛事当作营销手段,而是产品文化和气质的熏陶与植入。

作为观察者,无论从纵与横,还是深与广,以及观与思,郑州日产留给业界的印象依然是专业皮卡的坚守者,擅于挑战自我的勇敢者,敢于突破边际的引领者。 历史 诉我们,从高端皮卡到专业SUV,再到回归专业皮卡,以及跨界SUV皮卡等,郑州日产对于行业的贡献就在于将一个小众车型做成了家喻户晓的概念(SUV),撬动了市场格局的改变(形成世界上最大的SUV市场)。如今,又以跨界SUV的实践正在预见下一个 汽车 风口达到来。

这一切的努力,都离不开郑州日产对于 汽车 赛事的战略思考和实践,站在更高层次的眼光和专业态度。所以,在经历了 汽车 行业沉浮与浮躁的复杂环境,郑州日产依然是赛车界的一面旗子,将赛车精神延伸至产品的信念,这不正是当下 汽车 有所需要的坚守?从这个角度看,郑州日产热衷于 汽车 赛事与众不同,它把赛事外化为企业精神,演绎成文化,植入产品,已然成为品格。也许,这才是 汽车 赛事的真谛。

国内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我原来在郑州开过公司,挣了些钱,有车、有房,也有少量的存款,但不多。最后狠心放弃了,离开了郑州,去了北京。

我为什么离开郑州呢?

1、郑州城市太小,太封闭,同行之间感觉像仇家一样,不愿意沟通。来到北京后,经常和同行沟通、交流、学习,有时候还使用同行的客户。

2、除了吃吃喝喝外,还是吃吃喝喝。不管是什么时候,只有到了吃饭的时候,你碰到的人就要请他吃饭,搞的天经地义一样。在北京,中午大家忙到12:30以后,各回各家吃饭或出去吃简餐,马上工作。晚上忙到很晚,谈完事情,大家各回各家,各忙各的。很少存在吃吃喝喝。

3、商业氛围太差。很多人找你做事情,不谈钱,总想免费为他们服务,不考虑别人有没有成本。就像某些公司的HR找你给他找个人,开口说不给钱,你不给他找人,他到处说你不好。靠,别人忘记了,猎头就是靠找人为生的。

4、最核心的人没有高手,碰到不到高手我们自己也无法成长。就是今年正月十五晚上和从一起离职郑州去上海的哪个朋友聊天一样,他说在郑州就没有见过高手,就没有和高手过过招我们自己也提升不了,自己提升不了,也挣不到钱。老王来到了北京,那个朋友去了上海,现在做的非常牛,公司***这几年就上市了。

5、空缺不好、全球第一堵城等等不说了。

总之,郑州的发展离开人才,几乎发展不起来。不过,还有很多媒体、个人天天自嗨,感觉想一样,非常高兴鼓吹郑州多牛逼一样。

改变思路,引进人才,不然很难发展起来。

本人郑州人,大学郑州上,研究生西安上,大学考研选西安的最多,考上了5个,毕业后全留西安,没一个人回去。怎么说呢,本科四年一直觉得在郑州很压抑,人们之间很冷漠,城市发展不考虑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感受,房价一直在疯涨,涨得让年轻人绝望。

考到西安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整个城市发展很平稳,城市建设虽有不足,但却稳重有进,毕业招聘时就能很明显的看出两个城市的发展差距,本科时大学是河南数一数二的大学,招聘时来的绝大部分都是些叫不上名字的本土公司,薪酬超五千算的上良心企业了,可到了西安,大学算不上西安最好的,但都是名企,中兴、华为、阿里巴巴、京东、万达都是总部直招,宿舍一哥们现在就是阿里总部法务部,月薪4万。还有个区级机关公务员加年终奖月薪折合9000左右,我们这几个留西安的在西安第一年就买了房,父母首付,其余公积金贷款,每个月两三千元,压力很小。

郑州最大的问题一是房价,这是结;二是工资,总觉得郑州好像是觉得河南人就该拿这么低的工资;三是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宇宙第一大企业在郑州,除了给郑州贡献了纸面光鲜的GDP数据,还给郑州带来了什么?就业?好吧,这么说我也认了,但愿郑州某康能活一万年,万一到时候倒闭或是迁厂到时候这几十万人该怎么办

郑州,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1,办事难,效率难,一个居住证就可以恒定下来,2015年之前,在城中村住,那个时候居住证办下来一个月时间,拿着租房合同,房东开的证明,到居住地派出所录十个手印,录像,填写单子。程序走一边基本1个小时完事,完了,一个月等着拿居住证就可以了,现在呢!租房收税了,房东不愿和租客跑居住证了,大概就是流程慢,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还得房管局备案,房东怕收税就不愿去和租客办理居住证还有就是麻烦,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办成的!其实征税征错了,应该征收房屋空置税而不是房屋租赁税,适得其反了。

2,收入低。大多数公司入职才拿3000左右的薪资。而租房子就要1500到2000(一室一厅)合租不是很安全。基本上就是给房东打工了,不落啥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过度的整改城中村导致的,一下所有的城中村全拆了,却建不起来,这叫步子迈的太大扯住蛋了。城中村建设不反对,但应该有序建设。而不是一下子推到一大片,却建设不起来。这是导致房屋租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

3,房屋价格增长过快,记得15年九月到11月,房价短短两个增长5000到8000左右。多数无法承受压力,纷纷逃离郑州。

以下还有很多原因就不一一罗列。

去年的一份城市排名报告中,明确把郑州定位为二线城市,表明与其他一线城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郑州处于中部城市,虽然外来流动人口很多,但很多人还是向往北上广的生活。那么,郑州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虽然这几年郑州发展很快,消费水平一般,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人群,普遍感觉工资水平很低,租房子很贵,房价涨得也比较厉害,贷款买房亚历山大,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所以很多人选择逃离郑州,去北京,上海,广州去闯一闯,觉得比较有发展。

有一句顺口溜,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郑州因为城市规划,经常挖沟修路,这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灰色的风景线。因为城市的规模, 汽车 保有量的增加,堵车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离开郑州的原因,但是只要是地区发达的城市,堵车现象不可避免。

郑州原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城,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污染问题与日俱增,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时刻危害人们的 健康 ,影响人们的出行。很多人都去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城市,还有人跑去海南,治理环境的问题刻不容缓。

郑州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其他城市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郑州现有的发展现状,很多地方还比较滞后,还处在发展中,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航空港区的发展,郑东新区的规划,综合保税区的构建,铁路运输枢纽的优势,郑州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非常大,有很多人在这个城市奋斗。

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在郑州工作近五年后,还是决定离开郑州。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郑州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工作,收入比郑州平均工资略高,一直都想在郑州安家。

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有这么几个考虑:

1、房价太高。2016年,郑州房价在半年多时间内上涨超过40%,完全打乱了自己的买房***。除了炒作,这根本不是正常原因能解释的。一起来的同事,除非是家里帮忙出首付,否则很难买得起房,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同事辞职离开了。换言之,现在能在郑州买得起房,在全国90%的城市也完全能买得起了。既然这样,为何不选择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城市呢?

2、缺乏新兴产业。郑州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制造业的阶段,且主要是以加工、制造为主,高新技术的研发水平很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成长度非常低。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严重缺乏成长的机会。

3、保守倾向严重。身边接触的同事、朋友,有很多都是从北上广深工作几年后回郑州的,基本都追求安稳的生活,对工作的态度也基本属于能挣口饭吃即可。偶尔有几个追求上进、想有所成就的,基本都会辞职去北上广深或者杭州、厦门、苏州等地方。

4、文化氛围差。感觉在郑州,除了谈钱、谈房子、谈车、谈股票、谈投资等,没几个人会谈论文学、艺术、**等话题,身边常看书的人寥寥无几。而且郑州把所有报刊亭都拆了,买份报纸都特别难。

5、城市环境差。雾霾严重,整天修路,到处***,水面面积小,城市缺乏灵气,身心都感觉不舒服。

当然,郑州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发展很快、不怎么排外、公交便宜、坐高铁方便、到全国任何地方似乎都不太远……但综合权衡之下,还是决定离开,找一个能让我安下家的城市奋斗……

临走前,祝郑州发展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在郑州待了近10年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首先,就是收入水平决定了!郑州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它留不住人才!目前郑州的基本工资水平还在3000-4000左右,而消费水平却直追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郑州一直上涨的是物价房价,房价的上涨直接影响的就是租房的价格!15年郑州都市村庄大***,都市村庄一个单间房租两三个月时间从原来的300左右疯狂涨到600多!跟着就是16年房价的连续涨价了,原来三环房价还在9000左右的房子,短短几个月就连四环外都涨到10000还多。最厉害的时候就是一套100平方左右的房子一个月的时间疯狂涨了有20万!而市区房价动辄20000+。这对于还拿着3000多4000多工资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攒下来的估计也只能买得起1平方的房子!租房是他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现在郑州基本上没有了都市村庄,也就没有了廉价的房子租了!更多人不得不选择了小区租房,而现在郑州小区一个房间得1000多一个月!这个数字已经是大部分郑漂的一半工资了!除了房租,再加上衣食行,所剩寥寥。为了节约租房成本,有些人甚至不得已的选择了群租房,群租房的条件就不用说了。。。。这样会让人有归属感么?!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拿工资低的人算不上人才,但人才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些小人物里面磨炼出来的!

接着,就是郑州的企业状况了,郑州是一个商业城市。在这个商业化很重的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业务员了,而业务员却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大的职业,也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职业!大多数郑州的企业都是一些小老板,他们最看中的是利润,给不了员工的发展机会,只会尽最大程度的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还有就是郑州公司的工作制度,可以说现在郑州的公司,90%以上都还是6天工作制!每天的无薪加班就更不用提了!8小时工作制不用提,一天不让你上10个小时的班就谢天谢地吧。郑州的公司是很不尊重员工的私人时间的!还有就是郑州没有太多的知名企业,高学历、高精尖技术工种的人才,在郑州基本是没有多少工作岗位适合他们的!并且能发高薪的公司也是少的可怜的!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动辄月薪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但靠工资就能拿到这个数字的人,真心不多!在郑州,基本不需要这样的高精尖技术工种。

接着,就是郑州乃至全河南的教育了!作为一个人口大省,非常尴尬,目前全河南也就郑州只有一个211大学——郑州大学!从而导致整个河南高考之难属全国之最!这就导致了郑州乃至河南培养不出更多高学历的人才!再加上郑州二线城市这个尴尬地位,以及郑州的企业状况,高学历人才更多会流向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毕竟这些城市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这些城市里才有更多适合他们的公司和工作岗位以及符合他们的报酬!

还有,就是郑州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每到冬季,雾霾是常态。哪天看到蓝天白云,朋友圈肯定会被刷爆的!交通也是郑州的一个问题。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在郑州,堵车是常态,每每开车,总是听郑州交通广播,最多的就是郑州哪里哪里堵车!作为一个一个已经半逃离郑州的人来说,听到这还是挺欣慰的,至少不用再去堵车大军里煎熬了。

综上,在我看来,郑州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就是以下几点了:工资待遇太低,这个也是最重要的!郑州没有太多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留住人才!污染比较严重!堵车严重。

本人211大学毕业,毕业直接去了郑州。在郑州呆了三年多,现已经离开。

能留住人才的是什么。企业,工资,消费等都是要考虑的要素。

1/企业

郑州相对好点的企业都很少。绝大多数都是50人以下的小公司。论发展前景、学习提升、内部培训基本上是谈不上的。并且工作都比较基础和低端。销售这个万金油低门槛职位占绝大多数,一般就是电销(天天打电话,有话术,其中这类的居多)、网销(通过QQ,微信等工具发展客户)或者电销+网销结合或者线下跑业务的销售。销售基本就是底薪+提成。当然做销售都知道看提成吃饭。底薪少的可怜。并且极不稳定。一旦离开一个公司多数情况下你积累的客户和***也就没有了。

2/工资

企业的情况和工作职位决定了工资。郑州大多数工资水平在3-4k左右。职位多是销售,工资不固定,时多时少,压力大。另外,还有行政类、美工、运营等相对技术点的职位,带一定技术性的职位工资会高点,但是和一线及成都,武汉等二线会差点。

3/消费

15/16年来郑州的时候,城中村尚且存在,租住在刘庄、陈寨等城中村一般月租500-600左右,单间。并且在这些地方吃饭还比较实惠。生活相对没什么压力。16年以后,郑州的城中村被拆没后,租房价格大涨,单间(单身公寓)1200元/月租不到。很多都是租那种中介分隔开很多间的住房,共用厕所厨房,非常不方便,价格也不便宜。我之前曾经见过一个三室一厅分割出来6个房间,十多个人住在一起。其中一间屋子只有几平方,放了一张小床板和一个很小的柜子,没有窗户。进门就是床要价700元/月。18年以后租房价格略有降低。另外加上吃饭,交通等。一个月必需消费2500也不一定能打住。

按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在郑州生活/存钱都比较困难。

一句话就是那句流行语:在这里承载不了梦想,容纳不了身躯。。。

不要说什么拿3/4千工资的都不算是人才。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你所在的城市起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要不然全国就不会那么多人去北上广深,去沿海了。。

都说郑州这好那好,今天这个政策,明天那个利好,报纸上,公众号上天天夸郑州什么国家中心城市云云。但是具体利好到老百姓的身上的有几个?就算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今年给你个好政策,明年你就赶上一线了吧。

以我的切身感受来说,对于应届毕业生刚毕业还是一张白纸,一无所长,先去一线闯闯,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学习几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定本事了,可以再来郑州工作。以为你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找个5000+工资的工作会相对容易的多。

在郑州8年,8年时间看到很多,刚毕业回来时踌躇满志,郑州却给我一大嘴巴子,怎么说呢,11年郑州普遍工资1200当时城中村多租房便宜一个月300的满地都是,郑州普遍公司就是商贸公司,13年基本工资上调,郑州普遍工资2300左右,城中村还在租房500左右,这个时候郑州招聘开始有些像样的公司了,15年城中村改造越来越少,郑州工资2500左右,租房1000左右了,这个时候公司招聘基本上都是中介公司,16年城中村基本没了工资3000左右,租房2000左右了,而且不太好找

这个时候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招聘的岗位千奇百怪而且公司基本都在三环边或者环外,租房基本都在环内,交通成本上升!

企业单位没有培养人才的耐心和资金投入,基本上都是靠新员工摸索,浪费时间和公司***,靠关系入职成为常态,企业畸形发展造成人才空档……有志之士流失严重,虽说******取购房补助吸引人才,没有良好的平台也是治标不治本!

郑州就是人口堆起来的城市,不是靠生产和 科技 发展出来的城市,这就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郑州生长,上大学后在北京工作过几年,回来后在一个单位上班,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基础建设硬件巨大的架子拉起来了,但人文素养软件的提高速度明显没有赶上物质环境的变化,感觉现在的郑州人文环境依然有我中学时的味道,甚至和十几年前的北京还有差距。大面上还没有形成 健康 成熟的商业氛围,主要人群的思维意识还在小农经济和机关单位。混日子生活的人多,按兴趣理想做事的人少,即使想做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很难,打个比方就像把一个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商务精英扔县城去再就业的感觉一样,主要群体的眼界和认识还很浅。就人才来说,可能他们宁愿从另一个有理想和平台的地方生存起步,穷其一生追逐生活的资格,也不愿在一个一眼看到头的地方无聊的生活吧。

还有就是城市的底蕴越来越淡,郑州本就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解放后才建市,几十年发展在1980年起每十年一个样,曾经叫绿城,90年环二七塔的亚细亚等几大商场的商战闻名全国又有了商城的称号,2000年前后郑州的 科技 市场甚至能和中关村有一拼,2010年前后庞大的城中村各处来淘金的人们也激发了城市强大的活力,但这一切都没有管理好利用好发展好。另外整个河南的优秀大学的数量也太少,优质的企业和人才发展平台更少,缺少优秀的教育和优质的就业岗位也是一大原因。还有就是优秀的人才多数都往外跑,很少有回来的,曾经问过我身边在外的一些朋友为什么不回来,他们有一个共同回答是:郑州有什么?我却无法反驳,说有你们的父母和亲人?可能不能作为我们这些正直壮年闯事业的人理由吧……郑州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万里平原上用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地方,有时候休息了却不知道郑州哪里能让我常去,几个本地朋友聚会大家还经常为去哪玩而研究半天。

目前的郑州,是一个保守老土的城市;一个没有底蕴的城市;一个都在生活的城市;一个 *** 匮乏的城市。

当然我相信物质决定意识,随着郑州的转型升级现代化大都市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又设立了许多大专院校,配以良好的人才吸引和招商政策,能够吸引越来越多有广阔视野和先进认知的组织和人群的入驻,会逐渐带动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但这一切需要我们的努力和时间的催化。

国内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在政策的限制之下,越来越多消费者考虑购买新能源车,那么新能源车什么牌子的质量比较好呢?可以先说明一点,现在的新能源车以新势力居多,而在新车质量方面,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水平。

1、蔚来

蔚来电动汽车是一家中国的汽车品牌,由一群互联网企业家于2014年11月创立。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具有高性能和智能化功能的中国电动车。蔚来汽车的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占地约840亩,主要用于生产蔚来汽车的ES8和ES6两款车型。根据最初的***,蔚来汽车合肥工厂每年能够生产10万台车辆。

2、小鹏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司总部位于广州,拥有广东肇庆和河南郑州两个生产基地。小鹏汽车的主要研发地点包括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和美国圣地亚哥,是一家非常年轻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小鹏汽车推出的第一款车型是小鹏G3,在2018年在美国进行了全球首发。而现在,销售主力车型是小鹏P7,这是小鹏汽车的第一款轿车。小鹏P7的最大续航里程达到707公里。

3、理想

理想汽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第一次将增程式这个概念带到了国内的电动车品牌。理想的CEO是李想,蔚来的CEO是李斌。

4、比亚迪

比亚迪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涵盖了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他们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接近700万平方米。此外,比亚迪还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和香港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目前,比亚迪拥有近20万名员工。

5、特斯拉

特斯拉(Tesla)是一家来自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Tarpenning)于创立。2004年,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了630万美元,并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目前,特斯拉拥有多款车型,包括Model?3、Model?Y、Model?S和Model?X。

6、零跑

2015年,浙江大华股份技术有限公司及一些投资商共同创立了零跑汽车。作为一家创新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零跑汽车的业务范围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制造、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开发、智能驾驶和车联网解决方案等。目前,零跑汽车的工厂位于浙江金华,并***开设三个整车平台,分别为S平台、T平台和C平台。每个平台都将推出首款车型。

标签: #郑州

上一篇中国的汽车质量差在哪里-中国汽车质量问题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