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汽车公司营收-塔塔汽车发展史

tamoadmin 0
  1. 世界500强企业:印度7家,德国27家,法国31家,中国和美国呢?
  2. 2020年世界500强揭晓 中国车企占七席!
  3. 捷豹路虎是印度车?事情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4.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有哪些知名品牌是出自印度?
  5. 2020《财富》世界500强出炉|造车真的挣钱?谁欢喜谁忧伤?

去年,捷豹路虎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量达557706辆,同比下滑5.9%,在增势下跌的全球浪潮里,这确实算不上什么新闻。当初塔塔集团收购捷豹路虎之后,上演了一场绝地大反击,捷豹路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扭亏为盈,不过近两年的情况似乎又有所转变。

2018?堪称捷豹路虎折戟之年,在2017?年全球\中国销量皆创新高之后,2018?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下滑了?4.6%。近两年老英国豪门在塔塔集团手里亏损不断,之前就有消息称,塔塔已在考虑为这两个英国汽车品牌寻找下家,如果传闻为真,那塔塔集团和捷豹路虎这些年的姻缘质量如何呢?

单年最大亏损达275亿,豪门变烫手山芋?

塔塔汽车公司营收-塔塔汽车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塔塔收购捷豹路虎发生在2008年,不得不说,在收购初期销量就出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年全球销量为23万辆,到2014年则翻倍为46万辆。当然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一个成绩,与国内消费者有着密切的关联。2017年,捷豹路虎在全球全年售出64万辆,创塔塔集团接管捷豹路虎以来的销量新高。

然而随着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捷豹路虎措手不及地在2018年遭遇最严重的销量下挫。销量不佳的最直接表现则是企业亏损,2018财年捷豹路虎的亏损已达到275亿人民币,这使得塔塔集团一度对其失去信心。再大的集团也不会花无谓的钱,哪怕是年收入超过1000亿的塔塔集团,也会掂量曾经花23亿美元打包收回来的捷豹路虎,到底值不值得继续投资。

尽管2019捷豹路虎的全球销量跌幅比往年更大,从之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捷豹路虎却依然有望在2019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实现盈利。这离不开2018年第三季度捷豹路虎公布并开始实施的降本增效战略,未来18个月内在2020年3月前实现25亿英镑的成本削减和现金流改善,从而提升该企业的组织运营效率。

中国市场早在2013年开始便是捷豹路虎的最大单一市场,因此中国市场的盈亏很大程度影响了捷豹路虎的盈亏。去年7月至9月的第二财季,捷豹路虎的营收为61亿英镑,同比增长8.0%,实现了扭亏为盈,税前利润达1.56亿英镑,在近两年首次实现了季度盈亏为正数,当期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实现了环比连续增长。

对捷豹路虎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市场群体莫过于中国汽车市场和欧洲柴油车市场。其中在中国市场,尽管捷豹路虎在2019年实现了连续6个月两位数的增长,但全年销量还是同比下滑了13.5%。而欧洲市场捷豹路虎全年销量同比下滑4.9%,在主要的英国市场下滑了1.7%,其余市场下滑了14.2%。因此捷豹路虎在中国和欧洲的表现几乎就是整个企业的晴雨表。

塔塔和捷豹路虎的这些年,有过高山也有低谷

从前捷豹和路虎这两个名字并不应该被连起来叫,只不过在2008年福特集团将捷豹和路虎打包给塔塔集团时,塔塔集团便将计就计将二者捆绑。前文所说到的捷豹路虎在2008至2014年这段时间的腾飞,离不开二者共用销售***网络带来的好处。

曾经的捷豹和路虎都是堪称“高贵”的品牌,而塔塔集团却痛定思痛,将原本曲高和寡难以为继的二者从“奢侈品”打造成“快消品”,收购捷豹路虎后的塔塔相继为二者分别打造了更多的入门车款,捷豹方面将原来的S-type换代为XF,并追加XE中型车。而路虎方面则是推出了红极一时的揽胜极光。“越入门、越畅销”的市场规律再次在捷豹路虎身上应验,让塔塔集团尝到了甜头。

只是当时,无论是捷豹还是路虎都有着很强的旗舰产品为入门产品背书,当年的捷豹尚未开始做SUV,但2009年换代的第五代XJ在当时享有着颇高的地位,而路虎方面更是发现、揽胜、揽胜运动三线旗舰轮流发力,进而为各自的入门用户带来信心保证。

2009-至今的第五代捷豹XJ,已无法赶上同级的脚步

然而在2020年的今天,发现、揽胜、揽胜运动依然不断在推陈出新保持热度,但捷豹XJ却像是被战略性放弃一般,2009年至今仍未换代,因此我们常说一个豪华品牌的旗舰产品表现如何,很影响这个品牌的整体命运。以2019年的销量为例,2019年全年捷豹品牌销量为161601台,同比下滑了10.6%;路虎品牌销量为396105台,同比下滑3.8%。捷豹和路虎,似乎不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不仅如此,捷豹在中国市场的手段实属单一,除了名存实亡的XJ以外,在售车型有XEL、XFL两款轿车、F-PACE、E-PACE两款SUV及I-PACE电动车。其中XEL、XFL和E-PACE三款已经在奇瑞捷豹路虎旗下进行国产化,有意思的是,捷豹并没有因为国产化进程而实现销量的蜕变,XEL、XFL以及E-PACE的月销量都仅有3位数。进口车的销量无法具体查询,但根据终端市场反馈,只会比已国产车型更加疲软。对轿车只是加长,SUV保持原味,无其他明显针对中国市场的变化,这便是捷豹的现状。

由于是同一集团出品(甚至有许多车型共线生产),路虎的招式注定不会和捷豹有太大差别,但路虎胜在更新换代够勤够及时,因此在销量上看比捷豹好上不少。除此之外,捷豹和路虎二者都面临了长期困扰它们的质量问题,在全球各种质量排行榜上,路虎或者捷豹几乎每次都是争当“副班长”的存在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暴露的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

据调查报告显示,捷豹路虎的多数质量问题,恰恰来自于它们引以为傲的全铝合金车身架构技术,从2009年开始,塔塔集团宣布捷豹路虎将全面使用全铝合金车身架构技术,并支持研发资金,从宣传角度,全铝合金架构车身胜在重量轻、刚性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无论是全系2.5吨起步的发现、揽胜,还是同级中几乎最重的XEL、F-TYPE等,轻量化效果并不明显,而现今的高强度钢强度也可以超过1800?MPa。是否有必要再执着于全铝架构车身?解铃还须系铃人。

2020年是产品大年,尤其对捷豹

捷豹在威廉·里昂斯爵士创立的那个时代,曾是一个堪比劳斯莱斯的超豪华品牌,它的始祖车型XK则诞生于赛道。但如今,无论是代表跑车的F-TYPE和代表豪华旗舰的XJ,都在几年内毫无动作,这完全说不过去。幸好,在捷豹路虎的2020***中,F-TYPE和XJ分别将迎来中期改款和换代。

而路虎方面则是即将迎来呼声最高的卫士,毫无疑问重新复活的卫士意义大于销量,毕竟车迷的狂欢与实际销量并无过多关系,反倒是重新复活的卫士有可能会成为奔驰G级后又一越野血统的网红车。

毫无疑问,塔塔集团在最初收购捷豹路虎时,确实挽救了它们于生之间,从当时较为先进的全铝化车身技术,到及时补足入门车型产品线,捷豹路虎在2014年之前都展示出了飞速的进步。以往豪车毛病多简直再正常不过,但其实方向早在2010年之前已经开始转变,豪华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先后严抓质量和品控(不妨了解下宝马E66一代的7系和奔驰W220一代S级换代前后,你就会懂了),这时的捷豹路虎更像是“被裸泳”,并未有意识到这一集体转变,导致错过了很好的上升势头。

2020年,当豪华车用户鲜有再为质量问题而困扰时,捷豹路虎甚至还在为质量问题而头疼。人们都说“新四化”或许是汽车的下一个风口,此前塔塔集团也正式与宝马达成了电动车相关的合作关系。而想要抓住风口力争上游,塔塔也需要为捷豹路虎长久以来的质量问题做个了断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世界500强企业:印度7家,德国27家,法国31家,中国和美国呢?

“I LOVE YOU!”

据说这是李书福在2010年收购案签约前最后一道关卡——沃尔沃工会问“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时,说出的一句话。这就好比一位穷小子在向一位公主求婚时,这三个字成为最核心、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或许是因为执著,或是感动,伴随着工会的同意,李书福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作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创世纪般的收购举动,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联姻时刻都备受关注,它们的每一个舞步,都被解读为中国汽车与世界接触的最曼妙的肢体语言。是的,李书福用自己的智慧,让外界认为不可能的收购案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开创了中国汽车乃至中国企业在品牌收购案上的创举。

如今,这场恋爱已经走过10个年头,并结出累累硕果。吉利与沃尔沃联姻技术研发中心,共筑CMA模块架构爱巢,生子领克,感情从开始时的质疑进入到不断磨合,再携手步入幸福甜蜜时代。同时这场联合,也让吉利与沃尔沃通过双方的助力,让每一方都变得更加强大,沃尔沃即将实现80万辆的年销目标,吉利也一举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企业,站上年销量150万辆的巅峰时刻。

在肯定过去十年的成绩之际,不得不思考,吉利-沃尔沃未来十年究竟会怎样?虽然我们更希望吉利-沃尔沃继续好下去,但在未来的大变局时代,吉利-沃尔沃究竟会遇到怎样的风险和难题?

毕竟是商业的世界,纵使李书福是一位念旧情的人,或也最终抵不过商业利益和价值带来的影响和变数。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合并到解体,从福特对沃尔沃的入手到放弃,再从雷诺-日产联盟的成功成名到名存实亡,过去任何一个为人称道的合作或合并,最终都因为各种因素走向分离。

合的原因几乎也很简单,说体面一些叫“共赢”,及双方之间能为对方带去什么,难听一些叫“利用”,各取所需,基本上都是围绕技术、市场、资金、协同这四个最核心的点开展。比如吉利与沃尔沃即将进行的大整合,双方的打包上市以及动力总成部门的合并,共赢之路还将继续进行走下去。

十年之后,恰恰在这四个方面上都开始存在变数,技术吸收到位后、市场拓展出现变局时、资金方面存在压力时、协同或出现相互影响时,内部的裂痕就开始了。更不用说放眼更长远的未来,发源于公司和品牌深层次的文化沉淀与融合,终将成为裂痕的根源,就像发源于德国的戴姆勒没办法与美国的克莱斯勒共舞一样,就像来自于美国本土的福特品牌最终没办法驾驭来自瑞典、日本、英国等拥有不同文化的汽车品牌一样。

这似乎也回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追忆似水流年

“它购买沃尔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未来沃尔沃将被福特忍痛割爱,福特必然会出售沃尔沃。”十多年前,当记者***访李书福为什么认为收购沃尔沃能够实现时,李书福如此表示。是的,任何商业动作背后,都有利益在背后推动。是收是抛,除了情怀的要素外,还有更多商业利益和价值的考量。

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动荡的前提下,分裂合并时刻都在发生,比如大众与福特结盟了,奔驰和宝马也牵手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展开长期合作,FCA和PSA也实现了闪婚。不过合的同时,分裂也时刻在进行中,比如雷诺-日产联盟因为戈恩被捕而出现裂痕,塔塔集团在竞争压力下***为捷豹路虎寻找合作伙伴。

对李书福来说,尝到整合甜头的他一直都是合并的推崇者。还记得2018年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时,李书福在外媒发表的署名文章表示:汽车制造商必须合作,否则就有被吞并的风险:“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如何协作与创新的新路径,几乎没有公司可以单打独斗。”

所以今年2月份,吉利与沃尔沃宣布将组建一个新的汽车集团,继续在财务、***购、研发上进行协同,并通过上市公司实现与全球资本的对接。同时,吉利还需要继续向沃尔沃学习,去年年底,吉利***与沃尔沃重组动力总成业务,4月份外媒又传出沃尔沃或与戴姆勒正在谋求联合开发燃油发动机来降低成本,这背后都有吉利在其中牵线搭桥,吉利也将成为未来这一系列技术合作和协同的最大受益者。

对吉利而言,不断促成合作就是进军全球汽车行业主流位置的一块跳板和捷径。关于这样的案例,从汽车圈到行业外,不胜枚举,就像当初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合并一样。克莱斯勒想进欧洲,而戴姆勒则想扩大美国市场的份额,两个公司分别在欧洲和北美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互不重叠,这样的网络整合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彼时戴姆勒侧重轿车,克莱斯勒则在多功能越野车、面包车和轻型卡车领域,双方在技术平台共享方面也是大有可为。

是的,吉沃与戴克之间亦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沃尔沃有技术和研发实力,但需要钱和中国市场,吉利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模式和中国庞大的市场机会做背书,借沃尔沃的技术树立强大品牌力,同时也可以借沃尔沃在全球的运营经验快速实现全球化,各取所需。

构想非常美好,但戴克之间的发展形势并没有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受累于成本等原因,克莱斯勒连年亏损,这让戴姆勒不堪重负,随后不得不进行拆分,戴姆勒最终脱手克莱斯勒。这个案例放在福特身上也同样适用,在90年代末期福特相继购入沃尔沃和捷豹路虎,最后在危机中不得不忍痛割爱,瘦身自救。

我们并不否认沃尔沃的技术实力以及在某些领域的开创性,但它本身就不如大国品牌大众、丰田、奔驰这样有强劲力量和远大格局,具备自身的局限性,一个百年品牌,几经转手,寄人篱下,已经谈不上强大可言,就像同出自北欧的诺基亚和爱立信一样,但他们的结局殊途同归。

所以说得更直白一点,吉利联合沃尔沃研发CMA、PMA架构、合并动力总成部门,就跟当初福特从沃尔沃获得平台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一样,只不过李书福了解人性,在向沃尔沃“索取”的同时,也通过交换股权的方式让沃尔沃吃下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吉利还在不断物色更高技术水准的汽车公司和品牌,为自己的未来的发展赋能,收购沃尔沃集团股份觊觎商用车,收购戴姆勒股份觊觎汽车发明者的合作,收购路特斯寻求在轻量化技术等领域的进步,因为李书福知道,汽车产业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核心技术的竞争。

或许,没有谁比李书福更擅长通过合作去提升吉利的造车水平了。

十年奇迹

必须承认: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是近些年来汽车商业收购案中最成功的案例,这场看似不可能成的事情,让李书福通过资金盘活、技术共享,并借助中国汽车过往10年的飞速壮大,实现了双方共同的进步与飞越。

十年,吉利汽车年销量从32万辆迈上150万辆的高峰,市占率从不到3%增长至6%,连续保持了三年自主品牌第一的市场地位;沃尔沃全球则从十年前的33万辆飞越至现在的70万辆,第二故土中国市场的销量从3万辆飞涨至16万辆。

不仅如此,吉利与沃尔沃都获得了强大的内生力量。通过资金的注入和放手发展,沃尔沃成功实现了复活与复兴,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和制造体系。是的,一个拥有80年成熟造车经验的汽车品牌,只需要稍微推动一下,就能够迸发出巨大能量。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吉利,李书福从看中沃尔沃的那一刻,他就明白这家世界近百年的汽车品牌,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吉利能够从中学到不少的技术、制造理念和管理经验,这将对吉利的技术、制造的升级,造车水平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提供极大帮助。

沃尔沃的能力不仅如此,除了推动了吉利发展与壮大,甚至在国际化的管理和收购经验方面,也为之后吉利收购宝腾路特斯,收购沃尔沃集团股份、戴姆勒股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意义。毫无疑问,这些力量的汇聚带动了吉利这个企业和品牌,在世界汽车领域乃至商业领域,成为民营企业的典型和骄傲。

回望过去十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商业上为什么十分成功,特别是与上汽收购双龙、北汽收购萨博相比,成为国内汽车收购案最成功的典范?最核心的点还是在于技术孵化与拿来主义的区别,文化认同、发展协同与单纯收购的差异。

核心关键之一在于学习。吉利并没有重蹈上汽收购双龙那样拿来主义的覆辙,而是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的方式,取之以渔,一点点将沃尔沃造车90年来的经验学习过来,吉利也在多个场合表示,沃尔沃表面上与吉利是兄弟,但更多却是老师。

中欧研发中心、CMA架构,以及吉利自己的BMA架构,都是从沃尔沃造车经验中学来的,进而让吉利建立的自己的技术体系、研发体系,升级改造了制造能力。之前也有吉利工程师放言,2022年左右吉利在技术研发实力上将赶超沃尔沃。

核心之二是尊重和包容。吉利几乎没有干涉沃尔沃的经营,这也是李书福大智慧的体现。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到投入110亿美元让沃尔沃独立进行技术平台的研发,让沃尔沃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调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虽然在外界看来较为缓慢,但正是这种容忍和佛系,这场锡婚能够维系至今,也让文化上没有发生太多的中瑞冲突。

当然在尊重和包容中,也有主动的奉献与给予,这无论是放在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互惠上都是一个道理,换句话说李书福在商业合作上的成功,更多来自付出,让出更多的条件,之后才有礼尚往来般的收获,这一点在收购宝腾49.9%的股份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核心之三是创造。一方面是因为沃尔沃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来说,其实力并非是最强大的,90年的历史也尚未踏上100万辆的门槛;另一方面当前汽车新四化的转型,沃尔沃在这方面也并非领先,所以它必须站在沃尔沃的肩上,不断进行创造和探索,也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曹操出行、飞行汽车、卫星方面的布局,这都是在为未来新四化做准备。

中国汽车与外资品牌合资30多年,市场并没有换来所谓的核心技术,反而让外资品牌在中国占据60%的份额。而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开始,代表中国品牌创造力的吉利,用吉利独有的方式在企业收购、品牌运作、模式创新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它缔造的奇迹、创下的非凡意义和价值,和为中国汽车工业创下的形象和口碑,无不让人心潮澎湃。

领克成长的天花板

4月10日,吉利又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枫叶汽车。虽然这个品牌放在了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是为了未来大出行方式诞生的全新汽车品牌,但从华普到康迪之间的纠葛,乃至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它依然与吉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理解吉利自2014年回归一个吉利之后,又走上了一条多品牌发展的道路。

姑且不说与沃尔沃合作的新高端品牌领克的出现,是中国品牌高端向上突破的必然,目前已经取得了26万用户的首肯,但是如几何、极星、枫叶这样的新品牌,以纯电动车品牌的身份,镶嵌进吉利、领克、沃尔沃几个品牌中,在独立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可以理解,上述这些新品牌,一方面是应对新的转型时代,从燃油到新能源、使用方式的转变,有这个契机进行新品牌的打造。问题在于,新时代的出现,就一定要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吗?

2008年时,有媒体报道称基于普锐斯在全球的良好销售态势,丰田正***将普锐斯做成一个包含全型号系列产品的相对独立的全新品牌,生产Coupe版普锐斯等多种车型。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独立的普锐斯品牌,反而这台挂着丰田牛头标的汽车,带领丰田混动产品已经在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300万辆。

再比如通用,很早就切入到电气化领域,但是在新能源的举动上,无论是雪佛兰的Volt还是Bolt,以及别克的VELITE,都是依托于原来的品牌。再看看奔驰、大众进军电动化之际,也未曾看到其启用一个全新的品牌。更不用说丰田在推出Mirai时,同样是汽车能源时代的变革,依然将那个让人们熟悉的牛头标印刻在这个时代跨步的道路上。

是的,算上未来吉利即将运营的***art,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多达11个,再算上摩托车品牌,构建了与大众集团一样多的品牌矩阵。但与大众集团不一样的是,吉利控股旗下的汽车品牌及价格的带宽并不及大众集团那样广泛,比如大众旗下的宾利、布加迪、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的市场极其小众,主流的汽车品牌仅有大众、奥迪,以及更加侧重欧洲区域市场的西雅特和斯柯达。所以对吉利来说,绝大多数产品挤占在售价5-50万元的市场中,真的需要那么多品牌来瓜分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新品牌的打造,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前有营销人士告诉《汽车公社》,花20亿人民币打造一款新产品,最多只能让10%的人知道。而之前,前斯柯达董事长范安德在考虑斯柯达进美国市场时表示,要让美国人知道斯柯达品牌,可能需要花费50亿美金。在愈加成熟的全球市场来说,新品牌成长的窗口期越来越狭窄。

或许对大吉利来说,多品牌战略短期来看是有助于形成“多生孩子好打架”局面,于大,这是吉利控股集团进军全球汽车集团十强的基本保障,于小,也有利于侵占各个细分市场,进而提高市占率。但是从长远来看,品牌间的分散发展,各自为政并不利于集团未来长久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沃尔沃为例,其目前在全球乃至中国市场上的无底线价格的下探,已经切入到领克所在的价格地带。未来吉利的200万辆和领克的100万辆的目标,以及领克和吉利持续往上攻打的趋势,势必会长期被沃尔沃混乱的价格体系所压制,未来价格体系支撑不起来的沃尔沃显然无力承担率领整个“大吉利”去构建“沃尔沃-领克-吉利”品牌次第序列的强大使命,它已经逐渐成为吉利汽车和领克汽车上攻的潜在障碍者。

在大吉利的整个体系中,品牌次第序列排名最核心的永远只有吉利和领克,其他品牌都只是补充和附庸。所以面对下一个十年,吉利一旦拥有了足够多的造车技术和经验积累,势必会考虑从脱手沃尔沃开始,要么在品牌上做出简化,踏踏实实地学习丰田,把两个最核心的品牌吉利和领克经营好,而这些年在品牌建设上进展不大的沃尔沃,已经不再具备整个品牌高地的标杆意义。

从分散到统一

下一个十年,李书福会将它的帝国构建成一个怎样的吉利?

当前吉利是自主第一,吉利旗下的产品也在多个细分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当核心力量。不过一家独大的公司是危险的,老大惯性思维是危险的,而一个庞然大物的转身与改变也注定相当艰难,就像汽车发明者奔驰在面对下一个130年的畏首畏尾一样,它该如何保持继续领先?月盈则亏,亘古不变。

福兮祸所伏,遇到问题再转眼,或已是沧海桑田,何况当下的吉利辉煌的背后,已经隐藏着不少难以解答的难题。吉利为什么从150万辆的路上掉下来?从产品到销售,吉利搭建了200万辆班子和人马,为什么难以抵达?过去两年吉利所推出来的新产品产品力并不差,技术实力应该达到自主品牌的最强水平,为何最后的目标都难以达到管理层的预期?

是的,可以说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市场的原因,市场是残酷的,市场也并不会因为谁更惨烈而同情谁。而且对车企而言,布局市场更需要极强的前瞻能力和洞察能力,还需要对未来风险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评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戴克也好,无论是捷豹路虎还是沃尔沃也好,他们之所以分分合合,最大的割裂和变数是市场之外的文化之间的融合。大众12个品牌之所以能够共生,离不开他们均以欧洲为文化积淀,流淌着欧洲血统。

但吉利控股集团不一样,目前旗下的品牌拥有中国、瑞典、东南亚、英国等血统,文化层面的融合本来就是一大难题。犹如福特当年多品牌战略走向消亡一样,来自日本的马自达、英国的捷豹路虎、瑞典的沃尔沃以及美国本土品牌等多元化文化难以融合是一个道理,这是一个用模式难以解答的难题。

犹如戈恩主导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毫无疑问是全球汽车产业合作领域中最成功的典范,甚至超过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意义与价值。表面上这些年雷诺-日产联盟在运营上风光无限,协同效应不断实现最大化,但从内心来讲,日产或许从来都没有完全认同法国人的领导,这才有了日产倒戈戈恩,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濒临瓦解,甚至可以说名存实亡。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实在太多了。

当前,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都已经进入现阶段的巅峰时刻,吉利通过不断的新产品推出,也只能徘徊在150万辆的门槛之前,沃尔沃则在新产品的牌出完了之后,面临下一个增长的困难期,甚至双方在财务营收和利润方面,也受到了行业变革下的波及。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来讲,沃尔沃正处在品牌价值的最高点,2020年的80万辆,以及未来的100万辆,难度更甚。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全球汽车产业在疫情之后不可避免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要实现前十年的增幅几乎是小概率***,收缩和亏损也不无可能,一旦没钱了,所有乘积下来的矛盾就会爆发。而更精细化的企业运作、管理和协同,将成为吉利未来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个挑战,比上一个十年难了数倍。

未来十年,待到吉利将沃尔沃的技术实力吸收得差不多的时候,不妨尝试从脱手沃尔沃开始。我们并不是鼓吹吉利就要把沃尔沃抛弃掉,从商业上来说这或许是正确的选择,但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也有些卸磨杀驴的感觉,这个过程对沃尔沃来说残忍了一些。不过对重情感的李书福而言,或许可以从脱手一部分沃尔沃股权开始,简化旗下分散的品牌矩阵,为吉利和领克更加统一的未来让步。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4月刊封面故事。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世界500强揭晓 中国车企占七席!

世界500强榜单常被称之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在笔者看来,虽然世界500强不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全貌,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典型特点。在今年早些时候,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 当然这也是其连续第26年发布这份全球大公司排行榜。那么,入驻这份榜单的企业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呢?

法国(31家)。在本次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法国拥有31家企业上榜,比如道达尔公司、安盛、家乐福、迪奥、欧莱雅等等。作为西方最具浪漫气息的国度,化妆品、奢侈品等成为法国的代名词。当然,在法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也有一些来自奢侈品和美妆行业。

除此之外,与很多国家类似,法国的能源行业也催生出了一些世界500强企业,比如道达尔公司。成立于1920年的道达尔公司,是全球世界六大石油公司之一。作为法国的能源巨头,道达尔在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发电、运输、炼化、石油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均有涉及。当然,广泛的商业版图,也让它成为法国最大的世界500强企业。

德国(27家)。以工业制造闻名的德国,在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共有27家企业上榜。在上榜的这些企业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和工业制造相关的企业,比如大众、戴姆勒、宝马集团、西门子、博世集团、大陆集团等等。这些企业涵盖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当然,德国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存在,让其形成了丰富的汽车生产制造生态链,从而让德国汽车走遍全球。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31家,德国27家,美国和我国呢?

美国(121家)。在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共有121家企业来自美国。而在2000年,美国则共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换言之,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入驻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缩减了58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企业的衰败。例如,在全球最赚钱的5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据了其中的一半左右。

据悉,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为41亿美元,而美国入驻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的平均利润则达到了70亿美元。较强的盈利能力,是美国企业的典型特点。其实,对于核心技术的垄断,是美国企业创造可观收益的关键。

例如,在近日媒体发布的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中,对于这些具备顶尖算力的超级计算机,英特尔贡献出了其中91.8%的份额的处理器,而AMD则提供了4.2%份额的处理器。也就是说,在CPU领域,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短时间内难以被撼动。

在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共有133家企业上榜。而在2000年,我国仅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增加了123家。其实,这与我国经济近些年来取得的喜人增长是分不开的。

在2000年,我国以1.21万亿美元左右的GDP排在全球第6位。而到2020年,据媒体预测,我国全年的GDP有望达到103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下滑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典型特点。但是,随着国内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的经济在逐步复苏的同时,正在逐渐腾飞。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下滑了6.8%,第二季度GDP增长了3.2%,三季度增长4.9%,而第四季度GDP增速有望接近或达到6%。GDP增速的“前低后高”,形象地凸显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定可以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身影。你说呢?

捷豹路虎是印度车?事情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日前,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公布。

作为全球最具权威、最受关注的商业企业排行榜之一,《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一直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作为入围榜单的重要依据,从而筛选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价值最高的公司。今年上榜的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了33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入围的门槛也从248亿美元提高到了254亿美元。

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再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其中,有七家汽车企业上榜,分别是排名52的上汽集团、排名89的中国一汽、排名100的东风汽车公司、排名134的北汽集团、排名206的广汽集团、排名243的吉利控股集团、排名434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母公司)。不过,《财富》杂志并未将兵器装备集团列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而是航天与防务行业。

放眼到全球范围,一共有23家汽车企业入围。除了中国外,日本共有6家车企入围,分别为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铃木汽车、马自达和斯巴鲁;德国共有3家车企入围,分别为大众汽车、戴姆勒和宝马集团;美国共有2家车企入围,为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韩国共有2家车企入围,为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法国共有2家车企入围,为标致和雷诺。

可以看到,上榜的都是我们熟悉的老牌汽车集团,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中。原来,2019年特斯拉实现营收245.78亿美元,离500强的门槛还有不到9亿美元,明年此时或许我们就将看到它的身影。

榜单中,总排名第7的大众汽车集团以高达2827.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所有车企中拔得头筹,总榜排名第10的丰田虽然营收比大众少了一些,但高达190.96亿美元的净利润让它成为全球最“吸金”的车企。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众、丰田、现代和斯巴鲁外,18家汽车企业排名相比去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排名下滑最厉害的是印度的塔塔汽车集团,从去年的265名下滑至337名,下降了72个名次。

与此同时,入围车企的营收和净利润也普遍下滑,入围的24家车企中,有16家车企营收下滑,15家车企净利润下滑,其中,日产、雷诺和塔塔汽车集团亏损。这显然与全球汽车市场不断遇冷密切相关。中国车企也没能幸免,只有一汽和兵装集团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他5家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

对此,有专业人员表示:2018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经历了过去没有过的负增长,产销量从2880万缩减到2500万,收缩了300万左右规模,车企的营收自然也随之下降。

对于排位下降,吉利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相比前年,我们去年的营收变化并不大,但500强的企业整体规模比以前扩张。现在实体产业难做,制造业尤其困难,有“脱实向虚”的趋向,明年中国车企的排名可能还会下降。”

可见,虽然入围的汽车企业不少,但中国车企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同样很多,唯有提高盈利能力,扩大市场走出国门,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布局,才能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有哪些知名品牌是出自印度?

重量级的公司推动着世界进步,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也推动着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向外部的扩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好莱坞**,也没有肯德基、苹果、通用汽车、迪士尼等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对美国的了解也不会深刻。同样,也正因为印度鲜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所以我们对印度的了解非常浅薄,绝大多数人也仅仅是通过几部印度的**、印度的神油或者印度阅兵的神操作等等,才对这个国家有一些大致了解。

捷豹路虎与印度车完全不是等号的关系

具体到印度的汽车行业来讲,我仅有两点记忆,一是,2008年塔塔公司从福特手里收购了捷豹路虎,二是,塔塔公司于2009年推出Nano这款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可以说,印度汽车整车方面与中国有点联系的基本上只有捷豹路虎。所以,当印度对中国的商品进行一些限制后,中国的网民调侃,找了半天印度的商品,发现也没啥能***,只好***个捷豹路虎了。

但捷豹路虎真的算是印度商品吗?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首先,如果你是捷豹路虎的车主,有人问你捷豹路虎是哪国的品牌,你肯定会回答是英国的品牌。这一点,其实沃尔沃也是同理,就算沃尔沃属于吉利,我们至少也会讲它是个来自瑞典的品牌。

然后,捷豹路虎虽然在印度有工厂,但规模很小。更重要的是,捷豹路虎在中国也有与奇瑞合资建设的常熟工厂,甚至有发动机工厂,中国市场销售的捷豹路虎车型大部分是国产或者从英国进口的,和印度制造关系不大。

对于我们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如果你实在担心会买到印度产的捷豹路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汽车的铭牌。上面会清楚地标注制造厂和制造国,也可以看车辆VIN码,以S开头的是英国产,以L开头的是中国产。

另外,给大家增加一个奇怪的知识,最近很火的全新路虎卫士是在斯洛伐克生产的。斯洛伐克是世界人均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2019年每千名居民生产202辆汽车,共生产了110万辆汽车,汽车产值占到斯洛伐克工业总量的一半。

不仅制造与印度关系不大,捷豹路虎的技术以及文化与印度也没什么关系,捷豹路虎并没有因为印度公司的收购而增加什么印度元素,我相信当大家看到捷豹路虎的车,感受到的还是一股英伦风,而不是印度风,捷豹路虎的车还是原汁原味的英国设计师与工程师打造的产品。

捷豹的全球设计总监朱利安·汤姆森(Julian?Thomson)和路虎的全球设计总监芮哲勋(Mr.?Gerry?McGovern)都是英国人,而且他们两个是伦敦***艺术学院的校友。捷豹路虎的全球技术总监尼克·罗杰斯(Nick?Rogers)也是英国人,而捷豹路虎新上任的CEO蒂埃里·博洛雷(Thierry?Bollore)是法国人。

当然了,毕竟捷豹路虎从所有权上来说还是属于塔塔公司的,所以,捷豹路虎的董事长其实就是塔塔汽车的董事长,是印度人。从捷豹路虎的管理层架构来看,塔塔汽车基本属于幕后金主的角色,并不涉及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与大家熟悉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模式类似。

基于以上,个人觉得,捷豹路虎与印度车完全不是等号的关系。我认为国内的消费者大可不必***捷豹路虎,坦白讲,如果你买的是国产捷豹路虎车型,比如国产的XEL、极光以及发现运动版,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国家的GDP做贡献了。

塔塔汽车对于捷豹路虎的收购称不上成功

当然,你可能有更深入的疑问。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不仅获取了很好的财务收益,而且也进行了效果显著的技术整合。那么,塔塔汽车有没有从捷豹路虎身上得到些什么呢?

捷豹路虎前些年确实给塔塔汽车带来过收益,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初捷豹路虎季度亏损达40亿美金的新闻一度上了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搜,那时候,甚至传出塔塔汽车考虑出售捷豹路虎的传闻。通过财富世界500强公布的信息,我了解到塔塔汽车在2018年亏损了41亿美金,2019年也亏损17亿美金,其实就是受到了捷豹路虎的拖累。

看下塔塔汽车的产品线就知道,塔塔汽车并没有而且很难与捷豹路虎进行深入的技术整合,或者说产业整合。塔塔汽车业务分三部分,一是乘用车,但都是一些低端车型,二是商用车,三是军用车,都完全跟捷豹路虎的产品不相干。

而吉利就不一样了,领克品牌、CMA平台等都是很直观的吉利与沃尔沃成功合作的成果,而且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正以吉利控股旗下的两个子公司的身份洽谈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有更大的合作想象空间,比如,零部件统一***购等。

总之,塔塔汽车和捷豹路虎像是分割在两个国家的夫妻,只是位于英国的妻子如果挣钱了就需要上交罢了。

客观上,塔塔集团确实是个商业帝国

最后,谈一下神秘的塔塔集团。总部位于孟买的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旗下有?30余个上市公司,总计100多个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汽车、钢铁、通信、化工、金融等,全球的员工超过45万人,年营收超千亿美金。

其中,塔塔汽车公司和塔塔钢铁公司是塔塔集团最大的两个子公司,塔塔汽车公司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337名,2019年营收372.42亿美金,捷豹路虎占据了很大部分;塔塔钢铁公司位居486名,营收245.75亿美金。由于塔塔汽车公司和塔塔钢铁公司的财务报表分别核算,所以塔塔集团并没有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

虽然塔塔汽车并没有在中国有销售,但塔塔汽车也在中国有零部件相关的业务。塔塔集团其他公司也与中国有不少业务联系,比如,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就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塔塔的通信服务公司与华为中兴也有业务往来。

开个玩笑来结尾,塔塔汽车收购捷豹路虎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提高了知名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财富》世界500强出炉|造车真的挣钱?谁欢喜谁忧伤?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有哪些知名品牌是出自印度?

印度的品牌主要有:布哈拉特石油、印度斯坦石油、瑞莱斯、印度理工学院、印度国家银行等,主要都是大型***型企业、银行及大学等,在国际上知名度并不是很高。

一:Raymond是印度非常流行的专业服装品牌。该品牌提供各种款式的男士西服。作为面料和时尚最古老的品牌之一,Raymond以西装面料而闻名。公司在印度拥有大约700家商店,在国外拥有大约190家商店。雷蒙德还提供现成的服装,并拥有诸如Park Avenue之类的知名品牌。2014年,雷蒙德被公认为印度最受信赖的品牌之一。?

二:guerlain (娇兰) 娇兰于19世纪中叶创立

三:lancome (兰蔻)1935年,armand petitjean创办的lancome,名称构想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e。由于城堡的四周种满了玫瑰,充满浪漫意境,而armand本人更认为每个女人就像玫瑰,各有其特色与姿态,就以城堡命名,玫瑰也就成了lancome的品牌标志

四、印度的外包行业是比较发达的,主要服务于欧美发达国家。威普罗(Wipro)是印度最大的科技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其总裁普雷姆吉更是被誉为?印度的比尔盖茨?,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年营收超过30亿美元,在全球外包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

可以发现,印度的知名品牌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银行及大学等领域,在民用产品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品牌。比如,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几乎被中国品牌瓜分,中国小米公司在印度市场的手机销量连续多年位居第一,OPPO、vivo在印度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8月10号,《财富》发布2020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排行榜的焦点是中国公司,中国大陆(含中国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今年上榜121家公司的美国。加上***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沃尔玛连续7年成为全球营收最多的公司,中国石化仍位列第二,而被美国持续打压的华为由去年的61位上升至今年的49位,闯进世界50强内。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共有25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新上榜的中国公司有8家;不过,其中没有一家是汽车公司。今年和去年以及前年一样,上榜的汽车公司总共有23家,包括6家中国公司、6家日本公司、3家德国公司、2家美国公司、2家韩国公司、2家法国公司、1家瑞典公司和1家印度公司,汽车行业牢牢被传统汽车强国统治。不过,大部分汽车公司的2019年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下滑,只有少数保持了增长。

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8.2%,整体的大环境带来的是汽车公司营收的下滑,6家上榜的中国汽车公司2019年的营收无一例外的下滑;同时,各家的全行业排名也都退后了。营收方面同比下滑最多的是上汽,下滑了10.5%,情况最好的是北汽,微跌0.2%。

排名也有变化,一汽超过东风,一汽也成为唯一一家利润同比增长的中国汽车公司。中国汽车市场大概率不会像以前那样继续高速增长,接下来,各家要想实现增长可能需要互相蚕食份额和持续进行高端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上榜的中国汽车公司数量并不少,但除了吉利控股外,其他公司营收很大一部分是靠外资合作伙伴的车型贡献,各家在自主品牌的建设上还需下大功夫。当然,这里的吉利控股也是包括沃尔沃汽车的。现在500强榜单的门槛是254亿美金,单独的吉利汽车去年的营收为***4亿人民币,离500强还有一定距离。

短期内还会有中国汽车公司进入500强吗?预计会有的。比亚迪2019年营收为1277亿,长城汽车则为962亿。最近,比亚迪新车品质已经明显提高;长城汽车即将推出大狗、坦克300等全新车型,在SUV市场全面出击;未来这两家的业绩值得关注,它们是最有希望在近两三年进入500强榜单的自主车企。

日本有2家汽车公司实现了营收以及利润上涨,分别是丰田和斯巴鲁。丰田营收全球第10,维持不变,在汽车行业排行依然维持第2的位置,但它的利润一直要比位居第一的大众高,是最会挣钱的汽车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上榜的汽车公司数量和中国一样多,但它们基本都是靠自己的车型来获取营收,而且丰田的营收高达2752.88亿美金,对于中国的自主车企来说,仍然是很远的目标。另外,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实力也非常强悍,比如电装公司、爱信精机、普利司通、住友电工这些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在500强排行榜上。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2019年的利润同比暴跌314.5%,亏损了61.74亿美金,而其2017年的利润则高达67.41亿美金,戈恩***对日产的影响很大。另外,马自达的利润也暴跌了80.5%,仅剩1.12亿美金。

大众仍然是全球营收最高的汽车公司,营收高达2827.6亿美金,并实现了微涨。大众和丰田是唯二实现营收超2000亿美金的汽车公司,并向3000亿美金迈进,远超其他友商。大众的利润也比大家想象中要好,去年实现了8.5%的上涨。

戴姆勒离2000亿美金的营收近在咫尺,其在2016、2017和2018年实现了营收3连涨,却在2019年遭遇了营收微跌。戴姆勒能不能拿到2000亿美金营收入场券?这要看大胆创新的全新奔驰S级以及EQS等新车型在全球市场的接受度了。在利润方面,戴姆勒和宝马的跌幅都挺大。未来,对于德国车企来说,特斯拉的快速增长将给它们带来很大压力。

福特在2019年过的也挺惨,利润暴跌98.7%,游离在亏损边缘。对比来看,通用的情况就好了很多,虽然同比也有下跌,但仍然拥有67.32亿美金的利润。两家底特律老牌车企仍然是巨无霸,营收都很高。不过,等特斯拉Cybertruck在美量产上市后,这两家巨头应该也会有很大压力,电动F-150和GMC悍马皮卡需要惊爆眼球才行。

2019年,特斯拉实现营收245.78亿美金,离500强不到9亿美金。等下一次《财富》发布500强排行榜的时候,特斯拉铁定会成为榜单一员。当然,如果按照市值来排,特斯拉都已经是世界最值钱的汽车公司了。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创新能力,苹果颠覆了诺基亚,特斯拉能颠覆BBA吗?真说不定。或许5-10年后,特斯拉在《财富》世界500排行榜上,就会排到宝马甚至戴姆勒的前面。

韩国的现代和起亚两家汽车公司均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现代的利润甚至暴涨了86.5%,起亚的利润也增长了高达49.2%,最应该欢喜的当属它们。不过,这两家的利润基数不算出色。一定意义上讲,作为后起之秀,现代和起亚是中国自主车企的榜样。

标致中规中矩,同为法国汽车公司的雷诺则很惨,营收下降不大,但利润全下跌完了,并导致了亏损。法国车在中国市场并不受欢迎,目前也看不到它们受欢迎的前景。

除了以上21家汽车公司外,上榜的汽车公司还有瑞典的沃尔沃集团和印度的塔塔。生产货车的沃尔沃集团实现营收456.9亿美金,利润37.93亿美金,位居259名,比去年下滑6名。而塔塔的营收为372.42亿美金,下滑14.6%,亏损17.03亿美金,亏损情况有所好转,其2018年的亏损额高达41.22亿美元。在排名上,塔塔去年的排名下降了33名至265名,今年则继续下滑到337名。

综合来看,23家汽车公司除了丰田在全行业排名中保持不变,大众、现代、斯巴鲁略微上升外,其他19家汽车公司的排名全部下跌。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再看利润,利润最高的汽车公司丰田在利润榜上仅排第18名,大众则排到了24名。23家汽车公司的总利润为704.13亿美金,平均利润为30.61亿美金,而全球500家大公司平均利润为41亿美金。更直接的对比是,苹果一家公司的利润就高达552.56亿美金。所以,目前大家都想分蛋糕的、整体规模很大的汽车行业,并没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么挣钱。

另外,中国6家汽车公司的总利润为104.26亿美金,还没丰田、大众单一公司的利润高。但是,在已经相当成熟的本土汽车工业基础上,在国内仍然保持超大市场规模、消费升级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走到前列的现实中,中国汽车公司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量变和质变。中国汽车公司无论是在本土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的远期前景都无限,我们期待诞生“汽车界的华为”,期待诞生“中国丰田”、“中国宝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路虎

上一篇大众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大众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