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4s店地址查询-华为问界4s店

tamoadmin 0
  1.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
  2. 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3. 电动车分为两个时代:华为入场前,华为入场后

此前华为虽然口口声声说不造车,但是依然与极狐、奇瑞、比亚迪、广汽等车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作为中国 科技 企业的领头羊,其实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希望华为能够打造出和手机一样出色的 汽车 产品,加之手机业务受到限制,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成了华为战略的重中之重。

金康赛力斯摇身一变和华为共同成立AITO品牌之后,问界M5的成功上市销售,也算是正式拉开了华为造车的序幕。与赛力斯的合作关系,让华为对于造车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能够大胆喊出“年销量30万台”的目标。如今问界M5上市不久,作为AUTO品牌旗下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也如期而至,更强、更贵的问界M7,能够实现华为更大的野心吗?

问界M7有着怎样的产品表现?

华为问界4s店地址查询-华为问界4s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外观上,M7延续了家族品牌的设计,呈现出非常简洁的设计风格,前脸为双层设计,上半部分用了LED光带,将两侧的大灯与中间的品牌LOGO融为一体,下半部分则是大尺寸梯形的进气格栅,格栅内部用了横幅式的饰条来点缀。整个前脸设计谈不上惊艳,也没有什么槽点,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侧面部分,新车用了比较简洁的设计语言,平平无奇的腰线从翼子板延伸至车尾,门把手用了隐藏式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新车作为一款中型SUV车型,根据工信部给出的申报信息来看,其长宽高分别为5020*1945*1775mm,轴距为2820mm。

新车的尾部同样用了贯穿式的后尾灯设计,与前大灯相呼应,灯组的内部细节则带有C字型的设定。整个车尾层次分明,线条饱满。除了尾灯部分,整体样式有点老款奥迪Q5的味道。

华为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对于问界M7风格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整个车型有着浓郁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立体形式都是有条不紊,曲线与直线的搭配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沉静、稳重,又非常有格调的既视感。这种手法塑造的效果,所面向的消费者也是以三十岁以上的居多,有点类似于华为M系列手机的消费人群。

内饰方面,目前官方暂时未公布关于问界M7的内饰讯息,但是从现有的谍照来看,新车用与问界 M5 相同的家族化内饰设计语言, T 型布局的中控台配备全液晶仪表,以及大尺寸半悬浮式中控屏都得到保留,并且也会有着不错的内饰质感和做工。

众所周知,问界M5的亮点之一在于搭载了华为鸿蒙OS车机系统的智能座舱,那么华为M7自然也会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从目前消费者对问界M5的车机的评价来看,搭载HarmonyOS的智能座舱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分辨率高且丝滑流畅,领先于很多目前主流的车机系统。华为在电子产品领域技术优势,成功延续到了车机方面,带来了物超所值的体验

动力方面,AITO问界M7四驱版搭载了由1.5T四缸增程器+双电机组成的动力系统,其中增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2kW;前后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0kW、200kW,综合最大功率达到了330kW。另外,该车还搭载了容量为40.06kWh的电池组,四驱版纯电NEDC续航里程暂未公布,后驱版为150km。

问界M7市场前景如何?

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绝大多数品牌的销量都遭到断崖式下滑,但是AITO品牌共交付新车3439辆,且全部都是问界M5这一款车型。虽然没法跟蔚来、小鹏、理想相比,但却能够在造车新势力品牌里脱颖而出。目前AITO品牌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经销商门店,问界M5也可以在各大商场的华为旗舰店见到。

在销售渠道和宣传营销这边,华为是不用太担心的,目前华为的服务店已在全国开出2000多家,覆盖了中国的所有地级市以及90%以上的县。与4S店需要主动进去看不同,将展车放在商场里能够吸引到更多普通消费者,就算是只有一千家华为店能够放置展车,其曝光率也是十分惊人的。

目前,问界M5的指导价为25.98-33.18万元,问界M7价格或将定在32-45万元区间。从价格和定位来看,问界M5才是更加走量的产品,问界M7则是更加高端的产品。不过走高端之路,华为在手机方面也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目前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在高端市场也有着不错的吸引力。如果能够有着不错的口碑表现,问界M7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目前新车已经开启预售工作,据华为官方透露,问界M7开始预订7小时,订单破5万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人们对于华为手机的支持转移到了 汽车 上。不过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疫情影响下, 汽车 产业链的供应受到很大的波动。无论是华为还是赛力斯,在 汽车 行业仍然算一个新手,体量较小自然话语权就不高,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为一般,能不能将 汽车 按时生产出来交付,依然是一个问号。

总结

从此前的问界M5再到如今的问界M7,华为的造车之路有条不紊,前方虽然充满着挑战,但是华为依然砥砺前行。目前AUTO品牌,有着华为销售渠道、宣传营销、市场口碑等多重优势加持,相较于白手起家的其它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更具潜力。据悉,问界M7将会在下半年上市,究竟能交出怎样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深耕汽车产业之后,华为反而显露更多短板? | 汽车产经

此前,作为赛力斯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5有些类似,整体风格都属于极为运动化的设计。车头依旧用了新能源车惯用的全封闭式设计,犀利的线条让车头看上去很有战斗感。

车头下半部分用了黑色横条格栅设计,虽然内部用了全封闭式设计,但是对于看习惯了传统燃油车造型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设计明显更加讨喜,其亮黑色的设计看起来也很有气势。

前大灯的造型与赛力斯5基本一致,四边形的设计看起来十分犀利,其内部也用了全LED光源。位于前大灯下方的日间行车灯则更像两颗“獠牙”一样,为车头增添不少凶狠的感觉。

上海镶嵌有全新品牌“AITO”字样。整个车尾的线条相当简约,这也十分符合新车前卫的设计取向。

相较于外观,内饰的设计完全没有了“赛力斯”的影子,整车的内饰设计与用料相比赛力斯5明显更有档次感。大量软性材质再搭配银色拉丝材质饰条让整个内饰看起来很有质感,全液晶仪表与悬浮式中控屏幕也为整车增添不少科技感。

环抱式独立座舱设计,中控台呈“T”型分布,左右延展出对称的木纹装饰以及隐藏的空调出风口,与副仪表盘进行自然衔接。中控台配备的10.4英寸曲面全液晶仪表盘与15.6英寸半悬浮式中控大屏,让驾驶舱科技感十足。

氛围灯部分,新车支持 RGB 128 色的氛围灯,内置了旭日暖阳、海风清爽、音乐律动三大模式,未来系统会通过OTA 升级,在车辆加速/减速的过程中,自动调整氛围灯的明暗。

这套HarmonyOS智能座舱用智能后台管控和内存分配VIP调度方案,这使得整套车机系统的操作和运行都极为流畅,在丢帧率、响应时延等表现优于业界平均水平。车机应用部分,A问界M5预装了包括花瓣地图、华为音乐、华为、酷狗、喜马拉雅、口袋故事、优酷、雷石等。

语音助手部分,里程为150km,搭配增程器新车的WLTC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0km。

驾驶方面,问界M5配备了1个高感知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8个超声波雷达。这使得新车可以实现L2级驾驶功能。

造车有基础,卖车更有基础,随着汽车销售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厂家会选择直营,大量布局在商圈的体验门店将承担原来4S店的销售职责。在这方面华为有着天然优势,这次的问界M5已经于2021年12月23日起陆续在42城市180家华为门店进行展示,2022年1月20日起在118座城市500家华为门店开启试驾。

得益于现有华为授权经销商的数量,AITO汽车可以很快将自己的门店网络组建起来吗,让更多的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到问界M5,这样的巨大优势是很多汽车品牌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新车的配置也颇具亮点,尤其是这次有了HarmonyOS智能座舱的加持,让新车真正成为了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对于动力部分,增程这种形式还有多久的生命力确实不好说,至少在现阶段它还是能够解决部分新能源车的痛点,对品质有着高要求的消费者不妨关注一下问界M5。

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在上半年带飞一众车企的股价之后,如今的资本市场上,华为的加持效应似乎正在减弱。

8月24日,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曾经,凭借这个三方合作的消息,长安的股价一度接连涨停。而当天,当新车亮相、战略曝光,一切更为可期时,长安的股价却随着发布会的召开,从最高涨幅2.21%直接下跌了4.51%。

在另外一边,华为汽车解决方案的扩圈之路也在面临考验。

8月25日,哪吒汽车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继北汽、赛力斯、长安、广汽之后,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车企达到了五家。

但对于这次合作,外界却并非完全看好。哪吒的出现,似乎更印证了那句“华为的合作伙伴多是二三线车企”。

在此前6月底的上汽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面对投资者的拷问曾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等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在他看来,在软件服务日益重要的智能化汽车时代,让华为等成为灵魂,上汽仅仅作为生产硬件的躯体,这样的方案并不可取。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的这一发言,也将华为当下的汽车解决方案无法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现实暴露无遗。

显然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要想打通整个汽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焦虑要面对。

1,华为的变现能力究竟如何?

从ICT领域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如今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与服务主要聚焦于五大系统——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

依托于这些技术,目前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五家车企,合作模式也被分为了几种: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的极狐、阿维塔;用零部件供应商模式的哪吒;以及进入了华为销售渠道的赛力斯。

关于这些企业为何选择与华为合作而不担心“丢掉灵魂”,并不难理解。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品牌而言,华为所拥有的关注度和技术正是他们缺少的东西。

以极狐和赛力斯为例。在与华为的合作开花结果之前,在一众新品牌之中,外界对它们知之甚少。

销量方面,极狐在2020年10月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之后,其全年销量仅为709辆。至于赛力斯5在进入华为渠道之前,其2020年的全年销量也仅仅732辆,2021年1-3月的销量为150辆。

但是在有了华为的加持之后,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狐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正式上市之前,因为一段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顺利破圈,以至于上海车展上的极狐展台也成了全场人流最大的展台之一。

华为体验店的赛力斯5

而赛力斯在4月份进入华为渠道之后,官方发布的订单数字也被刷新过数次:“两天订单破3000辆”、“一周订单突破6000辆”、“一个月全国订单已超一万辆”……

不过,尽管一时风光,但如今华为带来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消散。

首先是赛力斯谜一般的销量让外界对华为的变现能力产生质疑。

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赛力斯5 4~7月的销量成绩分别为129辆、204辆、10辆和507辆,与最初火热的预订情况相去甚远。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官方回应及相关信息来看,此前公布的订单数量虚高,再加上工厂的产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据说在赛力斯5最初进入华为渠道时,由于排队试驾的消费者众多,华为的销售人员曾向顾客建议,支付1000元意向金可以优先试驾,若后续不订车这部分钱也可以退。而此前不断刷新的订单,统计口径或许正来源于这一数据。

不过在四五个月之后,如今再来到华为的体验店,看车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往日一般众多。在华为的官方商城里,此前1000元“赛力斯华为智选5意向金”也已经悄悄改为了0元的“赛力斯华为智选5预约试驾”。

关于目前的交车周期,华为的销售人员表示预计为5~8周。同时,为缓解消费者的焦急情绪,赛力斯还推出了如果超过60天每天赔偿200元的服务。

但是尽管如此,在华为商城以及赛力斯APP的评论中,催单的消费者仍然不在少数。甚至在APP上有人晒出的截图显示,获得的赔偿金额已经超过10000元。也就是说这名消费者已经苦等了近4个月。

关于交付周期为何如此之长,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原因之一在于小康股份此前一团糟的供应链并未准备好,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慢慢步入正轨。

此外,一位从重庆金康两江工厂生产线离职员工还表示,“产销跟不上,是因为工厂一直都未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此前用代工模式的蔚来、理想也曾面对过。初涉造车,强悍如华为,也难以避免初期的一地鸡毛。

具体到卖车层面,从我们的实地体验来看,过去习惯卖电子产品的华为初次卖起车来,也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说,在华为的体验店里,负责卖车的员工也只是接受过短期培训,此前并没有汽车销售经验。在对车辆进行介绍时与滔滔不绝的4S店销售相比明显更为生疏。

再比如在服务细节上,由于店内车辆设置了展车模式。这一模式之下,车辆的大部分功能都无法操作,甚至5最具特色的华为车载系统、华为音响等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

2,“技术狂人”也有技术挑战

在外界眼中,华为一直被视为强悍技术的代表。从通信设备,到手机等智能终端,再到半导体业务,华为凭借强悍的技术实力,在自己想做的业务领域里一直无往而不利。

切入汽车领域,华为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作为现代工业上的明珠,汽车产业可能要比华为过去所深耕的行业更为复杂;而智能网联电动车+增量部件两个定语,更意味着这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新挑战也不断的全新领域。

从一些被爆料的信息来看,在进军汽车领域这件事儿上,以技术著称的华为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压力。

首先是激光雷达方面。

在2020年12月份时,华为曾正式发布了一套车规级前装量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在同一天,极狐方面也透露,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将率先搭载这一产品。

搭载激光雷达的华为阿尔法S华为你HI版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前夕,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亮相,并凭借一段自动驾驶路测顺利出圈。

按照之前的规划,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的新车型身上最大的亮点——三颗激光雷达,应该属于华为出品。但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激光雷达实际上却是另一家科技企业速腾聚创的产品。

关于华为的激光雷达为何没有上车,有说法认为,华为或许是在开发、量产过程中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最终车辆解决方案交付,只有选择在短期内用市场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来进行替代。

而除激光雷达不如预想中顺利之外,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驱动系统方面,华为似乎也面临一些质疑。

以搭载在赛力斯5上的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为例,这一系统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自称为“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但关于这一系统的实际水平,此前《中国汽车报》曾在报道中引用一位汽车电机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评价:“这款产品并不怎么样,没啥正经厂商愿意用。”

虽然这一报道中并没有透露这位专家的真实身份,但不得不说,在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发展多年的成熟供应商。即使华为的研发能力再强,但作为一个新入局的跨界者,想要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的确并非易事。

此前,在华为与极狐的合作中,就曾有参与其中的北汽员工“吐槽”,华为汽车事业部有造车经验的人并不多,甚至最初负责这一项目的PM也因为没有造车经验,还导致了很多决策失误。

“华为在ICT领域确实很强”,这名员工表示,“但在汽车技术层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3,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路有些难

关于华为选择做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整车制造,此前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在接受访时曾如此解释:“华为的劣势是不擅长机械制造……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

而华为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春林的说法则更为直接,“如果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竞争”。

显然,在华为的思路里,零部件供应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只是从上汽董事长的发言来看,华为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一厢情愿。在主机厂眼中只做零部件,并不意味双方就没有竞争关系。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选择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将失去包括车辆布局、ECU(发动机控制器)、转向、制动、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的选择话语权,同时在OTA频率、各种数据的集、运用上也要受制于供应商。对于一直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主机厂而言,这显然无法接受。

除此之外,华为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的这一模式,虽然看似是一条捷径,可以避开整车企业的锋芒,但对于更讲究规模化效应的和数据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合作伙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时间尚短,想要达成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经验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两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从百度、小米再到苹果。但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华为“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条路,反而纷纷自己下场造车。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华为已经不厌其烦多次辟谣不会造车,甚至任正非直言“谁再说造车就走人”,但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依然从未停止。甚至不少人依然坚信,未来华为亲自造车几乎是必然选择

4,写在最后

在8月份时,华为曾发布过一份业绩数据。上半年,其销售收入为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滑24%。

具体到三大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企业业务收入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而汽车所属的消费者业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大跌46%,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

此前,关于消费者业务的大跌,华为消费者BG CEO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坦言,唯一能弥补这块业务缺失的,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虽然汽车的销量没有手机的销量大,但其单品的价值非常高。”

可惜的是,从赛力斯当前的表现来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显然任重道远。

至于To B端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继苏菁在7月底因不当言论被免职之后,前几天又有媒体报道称其人事调整还在继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岗位被裁撤,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王军被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关于这两次人事调整,有不少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绩未达到战略预期所致。

虽然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焦虑,仍将成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华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词。

电动车分为两个时代:华为入场前,华为入场后

2020 年 10 月 26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编号为2020007号的华为 EMT 决议。

那份决议里明确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文件的末尾有这样一行标注: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距离声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车都还未实现量产。即使华为到那时宣布造车,也算不上太晚。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不过在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在有没有必要造车这件事上,确实没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华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

1-6月,华为累计营收3016亿元,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旧下滑了5.8%。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实现了环比向上。

有分析认为,华为的业绩得以回升,问界的畅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华为靠着与车企合作就能赚钱,那么可能真没必要蹚造车这趟“浑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在华为发布的经营业绩里,关于卖车部分的收入华为并没有明确介绍。不过,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

而在这10%中,据说有2%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是渠道的经销费用。也就是说,最终华为每辆车拿到的收益大约有5000元左右。

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5的累计销量为20220辆。若按这一数据计算,卖车一项华为获得的收益约为1亿元,华为渠道的收益约为4亿元。

对于华为这一规模的科技公司来说,这一利润可能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经销商渠道而言,却意义非凡。

关于为何要卖车,华为曾多次提及原因——卖车就是为了让门店在手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据华为经销商透露,过去华为手机的整体利润在14%左右,卖车则约为5%-6%。不过,由于汽车的售价远比手机更高,卖车成了不少经销商熬过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几个月来问界车型的热销,“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即使不少经销商卖车还在亏钱,但是出于战略考量选择转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经销商的话来说,他们更看好 “新能源赛道后期的红利”。

当然,对于这些尝试转型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个三百平以上可以满足卖车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此外,每个店铺还要配备8名员工(2名主管+6名销售)、2辆样车和2辆试驾车,还有线上推广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车企的单车利润要高? ]

对于这些此前的手机经销商而言,拓展汽车销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确实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和旗下经销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传统车企和传统4S店。

单从华为从智选模式每辆车获得的5000多元分成来看,这一收入水平,就已经远高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

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按照乘联会公布的1-6月52.6万辆的销量数据来计算,吉利的单车利润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财报之后,华西证券曾估算,其单车净利润只有2400元;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赛力斯曾发布了一份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厂、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业原本就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再加上今年从电池到橡胶、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主机厂也越来越成了“为供应商打工“的角色。

反观华为智选渠道,随着未来合作车型增加、销量规模上涨,这一板块的收入势必也要继续向上。

至于经销商层面,卖车的利润比例虽然不如手机高,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5%也是代理制佣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从2021年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传统经销商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这一模式不一定能***”??]

在7月份问界M7上市时,华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时其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从这一数据来看,问界M7似乎要比M5更为成功。

从最早的赛力斯5,到现在的问界M5、M7,华为在卖车这条路上,正走得越来越顺。

按照此前发布的规划,9月7日,问界M5纯电版将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上市。“华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这已成了很多华为粉丝和经销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M7之后就算是问界的第三代产品。“如果是纯电,可能会一下子起来”,有人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对于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续下去,不少旁观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担忧。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间问题。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极狐、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现在有些门店摆一台M5、一台M7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说道。

更为复杂的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质疑。

有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互利共赢,但背后的博弈、争论甚至内耗从未停止。

“未来会不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均,很难说。”

以渠道选址为例,据说在经销商提交申请之后,首先华为会先去审核,随后赛力斯也要再去评估。用户中心成立之后,需要华为验收销售,赛力斯验收交付和服务。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样的博弈,到底有何意义?”

“华为是一个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其他车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这一模式不一定能***。”有人指出。

NO.4

[?写在最后?]

众所周知,目前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普通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

虽然华为智选模式之下,华为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话语权,但到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却依然亏损。

“(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

按照他的说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达到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据说,在零部件方面,华为大多数订单的利润点在2025年之后,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之后华为汽车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这之前,不知道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能不能坚持到那时。毕竟,当初“不造手机”“不造电视”的反转也还没过去多久。

电动车分为两个时代:华为入场前,华为入场后。

华为入场前,车企拼供应链、营销,只有特斯拉,小鹏等专注创新。

华为入场后,电动车进入智能化竟赛,也是生态比拼。

作为世界 科技 巨头,华为 科技 先进,经验丰富,体系强大。

电动车将是华为生态最大的一个,也是最能充分发挥华为智能体系的一个专业。只要苹果、三星不下场,华为在电动车智能体系上几乎没有对手。

买了华为的车,数据就进入了华为手机、应用、云,然后一轮一轮低再次销售。然后,大家会看到,华为的软硬件升级一轮快过一轮,应用层出不尽,交叉销售直线上升。

总有更多的功能让你离不开,愿意掏钱。

另外,华为门店带货能力强大。

华为在全世界共有35000家零售店,其中国内占到11000家,亚洲则分布着6500家,欧洲有6200家,南美则有1500家,华为已经进入世界上170个国家

特斯拉官方微博称,到2020年底,其在中国大陆开设体验店和服务中心的数量约180家。蔚来在财报电话会表示,蔚来 汽车 现有23个蔚来中心和203个蔚来空间。即便是传统车企如BBA,在中国开设的4S店数量也均为600家左右。

问界M7昨天发布2小时,卖出1万辆,4小时卖出2万辆。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M5纯电版马上就到了,自动驾驶也会来了。

跟不上智能化的电动车公司会出局,很多传统车企会死掉。

标签: #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