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如何打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如何打破?

tamoadmin 0
  1. 陷入经营困境 众泰能否再现皮尺部辉煌
  2. 成本依然是优势 自主品牌未来的路怎么走麻烦告诉我
  3. 三月车企销量出炉,中国汽车“自主三强”逆势突围

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如何打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如何打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前整体汽车市场处于什么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空间有多大?新形势下品牌战略与营销手段如何出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产品技术突破,深刻改变了当前汽车产业。前途光明,但荆棘丛生,在新汽车时代的大门,有无数的不解和难点羁绊着众多车企。

“今天很多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新的认识、做法,都是因为变革而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这种变革还将持续往深去处、往广处去。

4月2日,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之汽车市场与消费分论坛,以“科技引领消费变革”为主题,直指当前汽车行业及车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政策不能立马大幅度调减。”针对新能源汽车国补终止和支持力度减弱,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市场驱动力将对电动车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车市场持续健康运行,仍需要适当力度的政策支持。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狂飙,但在2023年增速突然放缓,2月份甚至出现罕见负增长。未来新能源市场到底几许,众多车企非常关心。

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增长,既有新增效应,也有替代效应。”他预测,2年后(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约3200万辆左右。

“从世界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占到15%的比例,加上混合动力,总体占到20%,分的格局已经建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纯电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面是前景广阔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一面是群雄逐鹿、淘汰不断加剧的新老造车企业。在埃安、赛力斯、极氪、深蓝、比亚迪等车企与会代表看来,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显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是当前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是,2023年,头部品牌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在未来5年内,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会越发显现;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未来的竞争绝对不仅是科技的竞争,应该是科技+成本、产品+生态的竞争。

分化加剧

蜂拥而至、爆发式增长、内卷加剧,这些是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准确的形容。

127.6万辆、326.6万辆、624.8万辆;2.2%、156%、91.3%——这两组数据分别代表2020-2022年销量和同比增长情况,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最有力的注脚。

“未来5年,我们认为渗透率会超过50%,达到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到那时候,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巨变时代。”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认为,回溯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他提出,第一阶段是2020年前,更多靠政策驱动,渗透率比较缓慢,未超过5%。第二阶段是2020-2022年,短短两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市占率已经超过25%。第三阶段是2023年以后,政策退坡,完全进入市场驱动态势。

这与王青的预测大致相似——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88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3.1亿辆和221辆,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但具体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正处于快速替代燃油车阶段。王青预测,如果以204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到100%来预测,那么,2025年占有率可能接近甚至超过60%,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是在3200万辆左右。

将预测再延伸。“如果欧洲2035年完全实现禁售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那么,中国可能在2040年前后,再增长部分会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王青说。

前景广阔的背后是竞争。展望2023年及未来5年,多位与会代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格局或将出现分化,“头部效应”显现。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赛道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市场分化仍将不断加剧,最后将聚拢在头部3~5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透过几组数据,论证这个观点。

他表示,从今年1-3月纯电TOP5品牌在纯电市场的销量占比可以看到,1月纯电TOP5品牌占比64.1%,2月占比67.3%,3月前3周已经达到68.7%,估计整个3月会超过70%。

席忠民的观点基本得到许林认同。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5品牌来看,合资企业寥寥无几,国际品牌仅有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占近80%份额。”许林表示,以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开始觉醒,从销量和增长率来看,传统车企崛起的步伐明显快于新势力品牌。

“未来将进一步考验新能源企业的生存能力。”他说。

破局向上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一些中国品牌加快品牌向上之路,颇有“长缨在手,应缚苍龙”的气魄。

就此,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比亚迪品牌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徐长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随着市占率大幅度攀升,中国品牌已经在本土市场已然崛起。

从全球范围来看,就品牌而言,德国有奔驰、宝马、大众,美国有通用、福特、特斯拉,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中国呢?李云飞认为,一汽、长安、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都会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我们要抓住机遇窗口期,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因为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李云飞表示,中国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还是IGBT抑或整车制造,中国品备实力。

在徐长明看来,中国品牌的突破可归纳为两个指标:一是份额,二是价格。

在价格角度,合资品牌2019-2022年年度均价分别为15.4万元、15.4万元、15.9万元和16.6万元,中国品牌年度均价分别为10.5万元、10.8万元、12.2万元和14万元。虽然这些年合资品牌年度均价相对较高,但中国品牌涨幅更大,2022年已接近合资品牌均价的84%。

具体到品牌,2022年,蔚来已与奔驰均价相当,奔驰均价为48.1万元,蔚来均价为47.5万元;理想则以均价37.8万元,超过奥迪,和宝马接近;比亚迪均价为17.6万元,已经超过本田的17.5万元,追赶丰田18.5万元的均价。

“电动车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徐长明表示。

在中国品牌销量和平均售价都不断向上的当下,与会代表自然探讨起中国品牌高端化。

“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在赵昱辉看来,豪华汽车是另外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但传统豪华车占比却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加49%。

曾经,BBA定义了汽车豪华,现在,这些光环随着科技快速增长和激烈的产品竞争慢慢黯淡。其背后,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用户体验已成为消费者重新定义豪华的新标准。

“豪华车市场的未来,必将属于高端智能电动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有这样的优势,具有重新定义新式豪华的机会。”

赵昱辉认为,当下的窗口期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中国品牌应当厚积薄发,通过技术和服务双重升级,占领市场制高点,“这是百年汽车以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会。”

价值为王

逐步变革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展开大浪淘沙的竞争。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走出来?中国品牌向上的引领车企实力几何?

席忠民认为,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竞争,包含5个维度

其一是研发维度,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高效的产品线还有快速迭代的能力。其二是智造,要有快速工厂的布局、大规模的生产、短周期的交付和低成本。其三是产业链,要掌握核心可控的自主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可控。

<strong style="c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陷入经营困境 众泰能否再现皮尺部辉煌

国内疫情已趋平缓,然而曙光之歌还未奏响,危机已蔓延至全球。近期,通用、丰田、大众等主机厂纷纷曝出停工停产,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包括零部件巨头的工厂关停超150家。汽车市场研究机构HIS?Markit预测,疫情将致使第一季度新车产量损失200万辆,这一体量将占全球第一季度总产量的40%左右。而据日本经济新闻推算,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同比下滑近40%。

在社会性的大灾前面,没有谁能幸免于难。汽车产业属于全球性质的,国内车企对海外零部件企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个时候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大考,相比被裹挟前行,主动出击往往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而品牌的战略部署调整又决定了其竞争优劣,车企能够转危为机还是就此沉沦,新一轮淘汰赛的枪声已经打响。

主动出击,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试行”似乎总是与成功率低绑定在一起,于是先行者被塑造成了一个小白鼠的形象,试水线上卖车的第一批车企,被多数人嘲讽,他们搬出带货一姐薇娅卖车零成交的案例,试图说服每一个人。

线上卖车的确有它的局限性,汽车属于大宗商品,需要体验,办理手续复杂,不过线下销售受困的特殊时期,直播给了品牌和产品一个展示的机会,通过高曝光度,对潜在购车客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后期买车时,购车列表的考虑选项中有你宣传的那一款,通过适当引导,也有机会将潜在用户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客户。

知行君认为,疫情解封之后,线上获客+线下销售的模式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在线上购车给足消费者优惠,提高意向客户的成交率。比如吉利汽车前不久取的订金翻倍政策,通过直播面向全国消费者发放5亿健康金,长城欧拉发起了“直播+拼团+电商”的新玩法,这些都是将实在的价格给到消费者。

此外,在销售环节上也可以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吸引用户,类似新宝骏“30天无理由退车”政策,?威马汽车的“车电分离”销售等等。而广汽传祺、长安汽车等车企提供的送车上门试驾则是调整服务模式,以迎合消费方式的改变。

线上购车是车企探索新零售的方式,通过改变单一的销售渠道,为终端销量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不可否认,在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新模式、新理念的情况下,作为先行者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不过,首吃螃蟹的车企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实现消费者引流,市场还未完全成型之际,利用口碑的优势建立起壁垒,主动出击,率先尝试,才有机会变劣势为优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忽视需要较大的试错成本,资产雄厚的主流车企才能更好地玩转数字化转型。

斩断单一依赖,工厂/供应布局思变调整

在多家工厂停产以及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下,也给了车企在工厂投建布局以及供应链构建上多了一些思考,车企能更深刻理解全球化的意义所在。最显而易见,就是可以避免因为个别区域受困而导致全盘崩塌。比如随着欧洲整车制造工厂大面积的关停,在产能上,对欧洲市场依赖性大的雷诺、FCA(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集团影响巨大,近日,?FCA与广汽的合资公司,广汽菲克还被曝出为了补充现金流申请5亿元,所以说,多个工厂集中布局,对原本市场占有率低、经营困难的品牌打击无疑是致命性的。

另外,供应链“断裂”比车企停工处理起来更棘手,在这过程中车企更显被动,即便工厂想要复工,但受限于零部件短缺的影响,依然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目前,欧洲最大的两家供应商博世和大陆集团均表示,为应对需求下降、供应链瓶颈以及保护员工安全,它们的部分或全部生产将暂时停止。同样是FCA,因为供应商车用电子元器件制造商MTA公司断供,?FCA的三家工厂从2月26日就已经开始停产了。

对于自主品牌同样影响巨大,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其中,自动变速器及零件、发动机及零件、车身未列明零件等三类零部件,进口占比超过50%,即便国内疫情逐渐平稳,但部分车企仍然会因此被迫停工。

车企应该重新审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斩断供应链依赖,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避免受不确定因素的牵制,加大主要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发生突***况时,也能够掌握更多的自***。

加强内功修炼,以产品力破局

在生产停摆,线下销售遇阻的情况下,除了改变单一销售渠道,以及优化服务之外,提高产品质量也显得尤为关键,闭关期间加强内功修炼还是坐以待毙,将决定风暴后车企的未来走向。

为迎合消费新需求,近两个月以来,奇瑞、吉利、广汽传祺等车企纷纷加大汽车生态健康层面以及自动驾驶的投入,其中,吉利汽车前期拿出3.7亿元,投放到具备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研发工作中,广汽传祺将“G-HEALTH健康座舱”实施规划提速,打造具有N95级别防护的滤芯技术,该技术已正式通过了中汽研“车规级CN95滤芯”的认证,目前旗下车型也已陆续搭载。

随着消费意识的转变,消费者对车厢健康的愈加重视,相关的车厢空气净化技术也会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关注的一个亮点。

作为自主品牌阵营的主力,长安汽车则通过在自动驾驶的发力,为自己在新一轮竞争中增加砝码。日前长安汽车完成了国内首个量产L3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开测试,该技术未来将在UNI-T车型上率先搭载。相比“系统”,L3级别驾驶技术可使车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对消费者来说,更具吸引力,无疑能让长安汽车在下半场的比拼中更有竞争力。

在核心动力层面,近期奥迪刚刚投放到市场的新款S6、S7,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惊喜,两款车均用了奥迪电动压缩机(EPC)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发动机平稳运行,消除涡轮增压滞后的不利影响,将助力奥迪S6、S7与对手博弈中保持更大的优势。

产品力是品牌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就像车企披上的坚实“铠甲”,

在特殊时期,可以助力车企逆势突围。

知行有话说

车企自救首要因素是执行力,敢于去尝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行动为先,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慢慢修正;同时要懂得在困境中思变,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生产环节,谋划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以避免受外界环境牵制;另外,也需要加强“内功”修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保证在这场淘汰赛中存活下来,甚至化危机为机遇,实现品牌战略地位新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成本依然是优势 自主品牌未来的路怎么走麻烦告诉我

有人说,2019年可能是作为汽车人很难坚持的一年,一切似乎都比往年艰难了不少。比如,国六排放标准的实行,使得不少车企艰难中依然需要加快推出新车的步伐。中国汽车行业在降温,没想到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的来袭再一次让中国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本来预期就不高的2020年可以说是“太难了”。

之前AM车镜就有过文章介绍了疫情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的冲击,然而随着目前全球各地的疫情爆发,我想这次中国汽车市场不仅要承受国内疫情的打击还要承受国际汽车市场的艰难。对于一些陷入危机中的企业来说,则意味着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今天AM车镜就剖析一下一个很久没有高调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品牌——众泰汽车。

热点

近期关于众泰汽车2019年严重亏损的新闻在网络上蔓延,今年1月20日众泰汽车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约60-90亿,较上年同期下滑850%-1225%(2018年盈利约8亿)。

接着,3月8日,众泰汽车副总裁陈静递交辞职报告,此后,3月17日,众泰汽车副总裁邓晓明递交书面辞职信。

两个同时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众泰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曾经那个皮尺部,那个励志让中国人开豪车的品牌这是怎么了呢?咱们先来说说众泰历史。

众泰的历史

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旗下拥有众泰、江南、君马三大汽车品牌,在浙江、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布局了整车生产基地。产品覆盖轿车、SUV、MPV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市场,营销网络遍及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三、四线市场,并远销阿尔及利亚、智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9月15日正式注册成立,众泰汽车成立之初,许多股资股东源于汽车零配件厂商,将这些整合之后众泰开始迈进整车制造领域

抓住了一个机会

在成立之后,众泰购买了丰田特锐车型的生产线,抓住了这个机会在2006年制造生产了一款小型SUV——众泰2008。2008年众泰汽车拿到了“准生证”优化了众泰2008,推出全新的众泰5008。当年这款车就是丰田的达路特锐,主打年轻市场,有着便宜好看,实用性很强的优点,正好符合那个时代人们对于SUV蠢蠢欲动的心。

被人们渐渐熟知

买生产线再改进优化这条路让众泰捞到了第一桶金,但是被人们熟知的还要说众泰T600,AM车镜必须先说一下众泰汽车踩的这个时间点。2014年9月第一代众泰T600上市,那个时候正好是人们追捧SUV的时候,除了合资车以外只有为数不多的国产自主品牌在销售SUV车型,而恰好T600凭借自己出色的性价比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品牌。

皮尺部的由来

小有成就之后,众泰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消费者开始注重外观,而借鉴成熟的外观设计恐怕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说大迈X5还不够像大众途观的话,那SR9模仿的保时捷Macan可是很到位了,以至于保时捷的设计师都很难从侧面看出哪个才是真身。这一波的操作让各位吃瓜群众众说纷纭,也给了众泰“皮尺部”的称号,戏言以后的豪车梦能不能实现就看众泰的啦!不过,因为质量问题和“山寨”的名声等原因,SR9和SR7最后都销量惨淡,遭遇了停产的结局,江湖中偶尔可见它们的尾灯飘过。

踏上新能源之路

知豆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现在知豆汽车属于吉利控股。而知豆之前由新大洋***,属于众泰集团。当时新能源在国内刚有起色,加上外观小巧可爱甚至小到你不得不充满好奇心的去查一下是什么车。众泰又借势火了一把,并推出了众泰芝麻、众泰E200等微型新能源代步车。

自主研发为时已晚

如果之前的一些历程众泰都踩在了点上,那么之后的发展之路就并不顺利了。众泰开始抛弃山寨,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自主研发中,这一点从外观上就显而易见。外观变得更好看了,造型更拉风了,配置更高了,打算冲击豪华之路。然而为时已晚,同时期的其他国产自主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历史积淀、造车水平、品牌口碑远超众泰汽车。家底子并不厚的众泰还是放手一搏推出了很多车型来填补SUV细分市场,最新上市的就是2019年3月的众泰T300小强版了。

不得不提到的大乘汽车

大乘汽车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是在2019年上海车展大乘汽车租了一个展台进入公众视野。当时大乘汽车吸引了我很大的好奇心,因为无论怎么看都神似众泰。难道众泰都被人抄袭了?简单来说,大乘汽车即原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带领“众泰旧部”新创的一个汽车品牌。数据显示,大乘汽车2017年进入汽车市场后,当年销量11528辆;2018年9月发布首款SUV,当年销量20018辆;2019年全年,大乘汽车销量为25810辆。如今的大乘汽车也被爆出资金方面存在压力,而最新上市的车型大乘G60S刚刚于2019年9月推出国六车型。而相比大乘汽车,众泰汽车2019年不仅亏损严重,从去年3月之后再也没有新车上市,国六车型也一款都没有推出。

众泰汽车会离开我们吗

这里我先要说明,很多国产自主品牌都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论背后牵扯怎么样的利益链,每个时期所经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被铭记。包括青年莲花、重庆力帆、上海华普、北汽幻速等等太多的品牌,他们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远去。就像今天的众泰汽车,很久没有更新新车了,更新速度慢就会导致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淹没。而近期的高管相继离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展现出了众泰汽车的窘境。

AM车镜总结

众泰之殇,究其原因,无非是在那个中国汽车野蛮生长的岁月中,“粗放”式发展惯了,错失了转型时机。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四个轮子加一张沙发”,消费者开始注重品质,这无疑给了众泰当头一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六排放标准施行至今,众泰旗下尚无一套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动力总成,反观同样作为国产自主品牌的吉利、长城、奇瑞等车企,基本全系满足国六标准,这无疑是对于众泰汽车疏于研发的最大讽刺。

2002-2019,是中国汽车行业腾飞的岁月,作为大宗消费品的汽车也借此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时至今日,我们仿佛正在目送那个蓬勃发展的汽车“黄金岁月”离我们远去,但我更愿将其视为埋藏在心底的小美好。我们也珍视每一个中国品牌,无论它的血统,无论它活的怎样,无论它是否活着。

对于众泰,我怒其不争,也哀其不幸,我希望众泰活下去,希望每一个努力过的中国品牌活下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月车企销量出炉,中国汽车“自主三强”逆势突围

先前自主品牌的低成本很大一部分建立在低质的基础上,

未来将建立在更科学的管理基础上,性价比优势还将保持

成本依然是优势

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大致格局是,德系品牌的优秀操控占据了高端市场,日系品牌则依托舒适性优势在中高端市场大显身手,韩系品牌以性价比稳住了中端市场阵脚。

自主品牌目前最大的优势来自于性价比,性价比优势是自主品牌保障或维持现有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汽车商业评论(微博)》认为,中国本土自主品牌要从低端市场向上突破,首先势必要打破韩系产品的优势,也就是说要提供比之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意味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品质或者产品力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继续下降;一种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品质或者说产品力获得更大的提升。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显然后一种性价比是自主品牌必须追求的方向。

“如果一个企业是低成本,又伴随着低质量,那么将来是没有竞争力的。”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管理中心(VDAQMC)中国分公司总经理的石孟德(Helmut Stein)表示,自主品牌真正的优势是低成本下的高质量。

对此问题,我们可以用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峰(微博)的PQB理论框架来分析。他认为企业在起步阶段都是价格(PRICE)驱动阶段,然后进入品质(QUALITY)驱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品牌(BRAND)驱动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企业花十年、二十年努力。根据这个理论,

现代汽车正处于品质驱动阶段。

一些主流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正在进入这个阶段,但是要在这个阶段获胜或者说能够与现代汽车竞争,就必须在继续保持既往价格驱动的基础上进行品质驱动,也就是说要在低价的基础上提升品质竞争力。

提升品质往往意味着增加成本,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做到更高的性价比吗?《汽车商业评论》认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实际却有可能发生。

首先低质量时代的低成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低成本。石孟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其实低质量的产品会引起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返工、客户投诉处理等等,弥补由低质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或许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会花费这样巨大的弥补成本,但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竞争策略下导致的研发费用的巨额投入被浪费的可能性却极大。一堆臭皮匠显然难顶一个诸葛亮,虽无具体明细,但可以相信,自主品牌汽车未来少生歪瓜裂枣多养精兵强将而付出的成本不一定会比以前高多少。

Automotive Foresight上海公司总经理张豫认为,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成本优势:零部件、人力以及研发成本等方面。

有人担心未来这些优势或许将不再明显。比如合资公司会日益参与到自主品牌的配套体系中去,从而使自己的零部件成本获得一个日益接近自主品牌的成本;比如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会慢慢消失,人力的成本会逐渐攀升;比如研发成本随着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的正向开发毕竟还是会增多。

确实,这些都有可能发生,但是这毕竟还有一个过程。由此自主品牌还有一定的空间,这诚如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说,“我们运行一个汽车厂和外国汽车公司运行一个汽车厂,综合成本是差得很远的。我们管理费用比别人便宜,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领导比德国比美国肯定要便宜很多。”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变革后的自主品牌同样会具有更多的成本优势或者说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

奇瑞公司已经有了很多年积累,内部有很多专项或者单项的产品创新,过去他们没有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没有体现到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当中去,就像一个钟表,每一个螺丝、齿轮都很好,但是互相不匹配,最后导致走不准。“我们现在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了,这些散的点最后都会成为后面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东西。”

自主品牌在低成本上能够获得进展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现在面临困境面临调整,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汽车企业开始不仅关注“汽车”,同时也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来对待,因为汽车产业不仅仅是汽车,还是企业。

在中国汽车界,在很多汽车公司特别是自主品牌公司,财务管理常常非常幼稚,并不能真正帮助降低成本,如果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将极大提升降低自身成本的竞争力。

再比如前些年,许多自主品牌疯狂扩张导致在下一个5年到10年,中国汽车企业会面临巨大的债务成本和严重的折旧摊销。这个时候,汽车公司如果能够把它自己当成一个企业,那它就会更富有成效地审视自己,注意汽车产业的流动性问题,关注企业的资金链,并研究企业的财务杠杆。这对于自主品牌真正降低成本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历了最暗黑的2月,国内大多数省市正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3月25日湖北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武汉也于刚刚过去的4月8日正式解封。

与此对应的是,3月汽车市场亦呈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量为98万台,同比下降51.2%,环比大增370.3%。同时,狭义乘用车3月零售量达到了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环比增长317.5%;批发销量为100万台,同比下滑48.1%,环比增长351.1%。

的确,从数据看来,3月国内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都渐渐恢复。

把一季度拉通来看,今年前三个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301.44万辆,同比下降40.8%,跟去年同期比,累计销量损失约209万辆——理性判断,这个缺口在第二季度肯定还会继续扩大。

但大家且往好的一面看,就以同比跌幅为例,1月降20.4%,2月降78.7%,3月降40.4%,能看出这是一个深V回升的曲线。这对于当前深受疫情困扰的全球汽车业而言,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更何况,即便当前国内乘用车行业依然没有回归正常轨迹,却不乏逆流而上者,吹响了车市复苏的反攻号角。

逆势上升,自主头部车企表现亮眼

3月综合销量前10车企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长安汽车、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长城汽车。

从排名来看,作为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吉利汽车罕见杀入长期被“大众通用们”占据的榜眼位置。

不管是零售销量还是批发销量,作为自主领军者的吉利都继续拥有靠前的名次,特别是批发销量更是直接跃居第二,仅次于冠军——一汽-大众。这主要是依靠吉利品牌的销量支柱帝豪、远景、博越三大家族,特别是在博越PRO的加持之下,博越家族的销量几乎恢复到过去博越70%的水平。同时,领克品牌也在全新车型领克05的带领之下,将跌幅收窄至18%,因此吉利汽车才能身居前列。

长安汽车亦是如此,有赖于长安CS75、CS55和CS35的良好表现,特别是相应的PLUS车型加入后,长安品牌的销量迅速抬头,再加上欧尚品牌又实现30%的增幅,最终收获不错的成绩。在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全新车型——欧尚X7的销量破万的带领下,欧尚成为3月为数不多逆市增长的品牌,也给长安汽车增添了不小的助力。

保持既有市占率,并提升份额更能说明车企的底蕴和实力。

得益于长城品牌的长远战略布局和丰富的产品规划。3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60048辆,其中国内销量达54106辆,环比增长671%,海外销量达5,942辆,环比增长98%,实现国内、海外双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50,332辆。连续十年夺得SUV市场销冠的哈弗品牌,在3月份实现40,337辆销量,环比增长464%,一季度累计销量达106,205辆。

豪车跌幅不大,自主品牌仍需努力

整个一季度,国内市场主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走势总体偏弱,自主厂家零售分化明显,尤其中小车企生存艰难。

从3月份批发销量情况来看,华晨宝马单月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跌12.9%。与其它二线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等同比下跌幅度在3成以上相比,华晨宝马的同比跌幅收窄不少。

而且,3月豪华车零售同比下降幅度只有20%,跟乘用车整体大盘40.4%的跌幅比起来一半都不到,说明国内车市消费升级的趋势依然乐观。3月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排名榜上,宝马和奔驰双双挤进前十,便可见一斑。这一现象反映出,即使在车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受消费需求升级影响,豪华品牌的市场表现仍然比较坚挺。

即便是其他没有上榜的豪华品牌,势头也比大盘理想。比如沃尔沃,其3月份在中国市场销量为9560辆,同比降幅只有16.2%。

而相比部分势头良好的自主品牌,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厂家零售较强,主要是购车需求偏刚需为主,拉动高性价比车型表现良好。

原因有几方面:其一,是3月购车需求偏刚需为主,拉动高性价比车型和高端换购需求为主;其二,是各品牌区域市场有侧重,消费市场恢复与疫情下降水平相关,促成部分区域优势品牌的快速恢复;其三,与疫情期间各品牌经销商的库存水平有关,由于生产和物流恢复较慢,因为部分品牌终端没有现车,导致部分刚需、紧急订单流失。

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三家车企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国产其他品牌集体面对的。

疫情之下,全球车市备受冲击。但在汽车有智慧看来,4月份将是车市活力真正体现的时机。随着境外形势的转变,加上国内疫情形势因逐步克服各种风险而渐渐平稳,消费市场还是以平缓恢复为主。

一来,从需求方面看,各地中小学开学季近期都已确定,本月下旬将迎来密集的开学节点。根据尼尔森调查显示,国内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仅次于上下班的第二大用车需求,中小学恢复开学带来的刚需购车潮将是第一个利好。

其次,今年五一期恢复为5天,由于疫情的长期压抑,迎接五一小长出游的购车和换车潮将形成叠加效应。同时,随着外需减少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本地生活与就业,这对购车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

第三,从政策方面看,生态环境部最新宣布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销售时间,这会使国六实施前的去库存压力降低,4月批发销量低基数的改善会较好,车市会有更好表现。

中国车市本就在寒潮逆流之中,疫情的更是加重了车市的严峻状况。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规律。虽然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和国外车企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所以,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把责任推到外资身上,也不要一味地依赖保护,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困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汽车有智慧看来,自主品牌迎头向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写?|?汽车有智慧?田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汽车

上一篇战旗汽车油耗-战旗汽车油耗怎么样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