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tamoadmin 0
  1.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如何实现?供、需双向发力是关键
  2. 如何看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3.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4.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
  5.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做新能源汽车?
  6. 连续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世界第一!
  7. 开始被反超!中国新能源“弯道超车”还有戏吗?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如何实现?供、需双向发力是关键

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等诸多热门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近年来,在实现碳中和的共同愿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别增长96.9%和93.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日益增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本届论坛上,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等也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万钢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存在基础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此外,商用车进展缓慢,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

万钢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我国亟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对此,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提出具体的路径。他表示,科技部将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把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在技术方面,促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交通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能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注重培养使用战略领军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也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他表示,将及早研究明确,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他指出,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新增效应比替代效应要大,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下一步配套体系的完善,替代效应会逐渐突显出来,并且不断增强。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但王青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芯片、金属矿产、回收体系以及充电补能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在战略金属矿产方面,面对钴、镍的储产比快速下降、供求的压力增长,王青建议开源节流,发挥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主体在开拓国际权益矿或者海外市场的作用;同时依靠市场体系解决市场波动和供求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随着双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指出,当前双智试点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首先,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据悉,16个试点城市已在2000多个重点路口布设了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车城交互设施,布局了24万台5G基站。第二,多地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应用场景。据刘李峰介绍,双智试点城市现已投放1700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累计测试里程达2730万公里,累计服务380万人次。第三,城市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丰富。近年来,各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集车、路、城海量动静态信息数据,以数字化手段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的监管,丰富城市管理手段。第四,法规标准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随着各地实践不断深入,相关标准、法规不断出台,填补了双智建设标准化的空白。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岑晏青表示,双智协同发展已经从此前的技术发展到当重应用落地阶段,要依托真实场景实现真实成效,让人民群众有真实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要以真实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切实解决“技术供给方一厢情愿、用户不买账”的问题,只有让用户认可,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也指出,下一步双智建设需要以“车、路、城”三位一体的协同方案为核心,实现双智3.0建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讯网官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何看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部纲领性文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目前距离2025年还有5年时间,而在这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要从5%左右上升到20%左右,需要向上跃升的跨度较大,如何实现目标成为业内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如果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来测算,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销量占比20%的目标,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上,难度是很大的。他认为,要推动实现20%的目标,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

来源:国新网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难度大?

与此前发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内容相比,《规划》对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进行了下调,由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整为20%。对于为何将目标定在20%,辛国斌在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一方面严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规,反向倒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正向来拉动产业发展。至于为何用这样“前拉后推”的扶持模式,辛国斌认为,“说明这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要蓬勃发展,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有自主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还是要推动汽车往这方面去努力。

其次,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的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行业专家预测,2025年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大概能够持平,但辛国斌认为,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考虑产品的供给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同时也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深入的测算分析,所以提出了20%这一引导性的目标。

来源:盖世汽车

对于这一目标,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分析认为,在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分别达到25%和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7.%和31.95%,所以不论20%还是25%的目标,增长潜力要求均较高,但相较之下,20%的目标更加实际。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目前仍为政策驱动市场,2020年到2025年行业将从政策驱动发展向市场驱动为主体转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行业的共同努力;此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时已经面临一定的阻碍,如涉及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性、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所以降低目标能缓解这些瓶颈带来的压力,产业和市场各方面也能协同并进发展。

在上述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辛国斌坦言,在《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是有两种声音的。第一种声音更加积极一点,提出了25%的目标,这从部门的角度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的要求。“我们希望确定一个目标,大家努努力、蹦一下就能够得到,这样对推动产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现在从整个全行业征求意见过程来看,很多方面认为这个目标定到25%太高了。”辛国斌说,综合考虑,最终把目标定在了20%,但是按现在的产业发展状态来看,也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实现目标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既已定下,那么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业内思考的话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规模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

辛国斌在上述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推动实现20%这个目标,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其中在供给侧方面,需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关键因素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开发先进适用放心的产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需求侧也需要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一些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措施,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包括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引领,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广力度等等,来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对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在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方向,如《规划》的第三章提出,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等。在需求侧,《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痛点重点关注,如第六章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

从《规划》内容与2025年目标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5年或迎来巨大变化。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此前曾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政策激励为导向的培育期逐步走出来了,接下来要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快速发展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做好部署。

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认为,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潜力将会被很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这是整个产业和市场针对未来电动化大趋势所做的全方面发展培育换来的。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国和制造国,单一的国内市场需求仍有限,未来新能源汽车出口或将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尝试的方向,届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会实现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该资深分析师预测,到2025年,我国电动化乘用车整体渗透率将达到38%,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将达到2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什么越来越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还没有到成熟阶段。

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旦进入成熟期,所谓成熟期,大多数人都买了新能源车,真正的投资机会就不多了。行业的渗透率到了70%,就进入了成熟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换了新能源车,你身边的人,开燃油车的人很少了。

一旦到了成熟期,很多事完全看运气。有的企业会成为苹果华为这样的企业,但多数企业不会成为苹果。

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拐点。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过了缓慢的导入期,现在基本上已经过了拐点。所谓拐点,比如智能手机在2010年以后,突然爆发,大量的人都换了智能手机,这就是行业拐点。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爆发点会在2023年,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新能源车的空间大,增速快,明年后年的增速会爆发出来。智能手机的行业已经非常大了,苹果股价涨了上百倍。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空间比智能手机大,龙头是特斯拉,股价也会上涨百倍。在新能源车的成长期,要持股贯穿整个成长期,千万不能卖股票。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根据公布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规划发展愿景,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

从国内布局来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近1.6倍,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将高达为13.4%。总体来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结束了2018年以来的连续三年下滑。

新能源汽车为何能取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首先是价格。

在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前,如果你想买一辆0到100加速不到5秒的汽车,价格通常在50万以上。比较便宜的,比如进口的福克斯RS、高尔夫R、奥迪S3,都要40万。如果加上购置税等一系列费用,落地价基本接近50万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有不到40万的人能买到4秒内从零加速到100的车型。

准确来说,预算在30万元以上,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纯电动车并不在少数。其中,售价34.99万元的高性能特斯拉Model? 3,零加速至百加速仅需3.3秒。

其次是性能。

传统燃油汽车燃烧汽油,通过变速箱将动力传输至车轮,发动机运转。随着速度的增加,扭矩也会增加,更大的扭矩意味着更快的加速。在此过程中,油耗会加快。

纯电动车没那么复杂,动力更直接。即使起步时也能达到最大扭矩,因此加速性能会更快。

纯电动汽车行驶时,不会像一些燃油车那样出现明显的晃动。车辆前部不需要进气格栅。全封闭设计,风阻系数Q小,车内非常安静。另外,电池组布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底盘上,这也使得行驶更加稳定。

最后是政策。

一方面,国家对传统燃油汽车加倍购买成本,其行驶受到一定限制,而对新能源汽车则给予很大优惠。我国大部分城市给新能源汽车发放“绿色牌照”,这种方式在相应时间段内不限制通行,甚至给予新能源汽车专属停车位、专属通道等特权。

另一方面,根据政策,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将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以一辆价格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可为消费者节省13.2万元。不仅如此,我国还明确了乘用车减税政策。根据政策,对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减半的应税价格不超过30万元。

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普遍超过400公里,并且在很多年内普遍将超过600公里。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加入充电桩行业,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做新能源汽车?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15年的宏伟蓝图,新能源汽车股也迎来集体上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股价集体飘红。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也迎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和理想汽车涨超3%。

众所周知,尽管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随着补贴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如今,《规划》落地,直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规划》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比《征求意见稿》,上述目标下调了5个百分点。

此外,《规划》还取消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30%目标设置,以及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也从100%变更为不低于80%。

对此,王秉刚表示,指标的调整更加实事求是,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总体销量占比的调整,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此外,他指出,智能网联已成大势所趋,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标准化定义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进行销量上的考量。

与此同时,中汽数据公司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56%,考虑到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左右的目标相较征求意见稿更为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后的市场低迷期,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除在具体目标上进行调整外,《规划》还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此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

对此,崔东树认为,《规划》对充换电设施的提出是在强化充换电服务,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平均水平低于10%,布局不合理、信息难共享是主要原因,许多电动汽车车主要面临下载多个App的问题。此次,《规划》明确了充电桩建设,业内普遍认为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实质利好。

赛迪顾问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而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公布氢能发展规划与政策,预计2020年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座。

汽车新四化“取消”共享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值得关注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删除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车“新四化”也变更为“新三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目前共享自行车都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出行需求,潮汐现象导致地体站共享单车一边泛滥堆积,一面是小区找不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可能通过共享取车实现。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此外,《规划》另一大任务是,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总的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规划》的发布也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阐明发展方向,不仅对产业目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要求,而且更是从供应链、积分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规划》提出的市场主导、协调推进,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关注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望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连续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世界第一!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做新能源汽车?

现在的汽车市场,如果不讨论点新能源汽车信息,感觉就像是落伍一样。社会关注度更是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车企推出的新款燃油车几乎都被新能源汽车信息覆盖。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争先挤着去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真的是汽车市场的未来吗?

企业经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利润,新能源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面世,其实和新能源汽车的钱好挣、新能源汽车好造有关。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很多国家都明确公布具体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车企也陆续发布停止研发燃油车转型新能源车的消息。时代进步就是这样,一旦趋势形成,就得紧跟步伐,不然很快就会被淘汰。

与此同时,国家的各项正向政策也***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造就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且目前的竞争相对少,谁都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获取红利,更想尽早占得先机领跑市场。

于是乎近几年嗅到巨大商机的企业家纷纷入局,甚至抢先于传统燃油汽车车企,结果是到目前小鹏、蔚来、特斯拉等新生代占得头筹。之后小米、百度、 华为、美的、恒大等公司或参与或直接加入新能源造车行列。

新能源汽车比较燃油车售价普遍偏高,甚至有一些老年代步车或者老年代步车类型的电动车转型新能源汽车后,原本售价几万元直接提升大几万到十几万元,成本几乎相同,获利几倍提升。

对比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部件,一般入局汽车制造行业非常困难。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其实不高,电池供电给电机驱动车辆前进,原理对比燃油车简单透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天差地别。

国家的激励政策,也极大鼓舞非汽车行业的人涌向新能源汽车,但运营方式和传统车企有明显的区别:好的一方面如建立直营店统一管控、车企高层直面客户提升服务等,但不好的地方也有很多,甚至还有不少车企卖车亏钱、转卖积分挣钱的情况发生。国家的几次骗补处罚也能反映出车企除了挣消费者的钱,更把矛头瞄向政策补贴资金

在经济环境整体不向好的情况下,大批资本手中的钱放不出去,新能源汽车正好给了他们投资发展的机会,于是就看到很多车企单靠一张PPT,就能很快地融资。实际情况是,不少车企看中的是投资机构的钱,投资机构看中的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提升溢价的机会,两者相矛盾,最终造成大片新能源汽车品牌急速消亡。在车企、对于投资机构眼中,不管钱是谁出,新能源汽车的钱就是好挣。

再说新能源汽车好造。回顾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企的发展,不难发现与其说是汽车生产厂家,不如叫做组装厂。车企有任何规划,对应的供应链都能快速提供出来。只要有资金、只有有工厂,很快就能诞生一个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前面提到过资金问题,有大批的投资机构投入资金做局。工厂的问题就更不是问题了,尤其在国内更容易解决,因为中国就是“世界工厂”。大家熟悉的小鹏汽车,由海马汽车工厂代工;首创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由江淮汽车代工;定位高端的极狐,直接选取供应链麦格纳做代工,并且在车尾大气地打上“麦格纳”标识做宣传,不但解决了自身生产线问题,也解决了代工厂生产线闲置的难题。

工厂有了,配件也不是问题。没有电池?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批电池企业提供;没有电机?不用去找就有很多供应商主动投标;没有电控系统?北京、上海、深圳的科技公司早就准备好不同版本的系统供选择。新能源汽车最具代表性的几大件:大屏幕、电动座椅、全景天窗和芯片,都可以根据需求,供应商定向匹配提供方案。就连底盘这种需要技术和经验的集成品,都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完成。制造新能源汽车远比制造燃油车容易。

面对一片蓝海市场,投资机构意愿强,销售价格有保障,获利渠道多样化,生产要求也比燃油车低。复杂程度极其高的汽车生产,在电动化转变过程中大大降低门槛。一不小心出了爆款,更是千百倍地提升了原始股。于是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欣欣向荣”,非常多的企业争先挤着去做新能源汽车。

汽车的生产是一件严谨的事,汽车的发展也需要产业链的完备和市场的有序扩张,两个条件必备,汽车市场才能走向成熟。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还处于野蛮发展阶段,明年国补退坡,或许就是一次洗牌,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极其有利,国家“看的见的手”逐渐摆正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轨道。

开始被反超!中国新能源“弯道超车”还有戏吗?

连续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世界第一!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提到,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行业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十足,开拓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约520万台。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70%。

在新能源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开始被反超了!

在品牌层面中国的比亚迪、北汽、上汽等过去一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龙头,但是特斯拉这条鲶鱼卷土来袭,在2019年夺下了比亚迪稳占了4年的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到了今年上半年,不仅是比亚迪丢失了过去的光辉,被后来者大众、宝马迎头赶上,跌出前三强。还有如北汽新能源、上汽等过去强大的新能源品牌和车企,也失去了前几强的位置,淹没在一众新能源品牌榜单之中。

同时过去中国品牌全球热销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相继出现销量下滑,今年上半年的车型十强榜中,过去领先的北汽EU系列、比亚迪和宝骏的产品已经不见踪影,仅剩下比亚迪秦一款产品,这为中国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战略路径蒙上了阴影。

没想到的是,噩耗接踵而至,除了中国品牌和单一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被超越,就连中国一直领先全球的新能源市场地位,也在今年前7个月丢失了,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累计销量欧洲比中国市场高出1.4万辆,中国新能源全球领先的状态正受到挑战。

中国规划和期待那么久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肯定希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中国品牌也能占据着领先甚至是重要的地位。现如今的情况是双双失利,那中国在汽车产业和市场上一直准备、且期待着的弯道超车还有机会吗?

起大早,赶晚集

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是国家大的战略方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落后了数十年,当别人早就将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研究得炉火纯青时,我们还在入门阶段,那么中国汽车拿什么去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竞争?

所以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路线,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赶欧超美的机会,即所谓的换条全新的道路,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技术实力、储备,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差距不大,大家起点都是一样,重新拉开竞争,甚至中国还可以举全国之力,用庞大的市场去培育,这几乎是中国汽车工业新的机会。

“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过程,2011~2019年,产销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超120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381万辆,10年产销量增长了近400倍,比重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

但这个优势并没有得到延续下去,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无论是在车型、品牌、乃至总体销量的全球排名上,中国领先优势已经出现动摇。是的,伴随着更多车企开始重心投入到新能源市场领域,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和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将超过中国,我们非常痛苦。”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0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车企、政策制订者及汽车产业的消费者,不要起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曾毓群的担心不无道理,过去宁德时代是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霸主,国内外几乎绝大多数车企都相继与宁德时代签订了合作协议,出货量也连续3年占据全球第一位置。但是今年上半年,LG化学已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数据显示,LG化学上半年总装机量为10.5?GWh,同比上涨82.8%,市场份额为24.6%;宁德时代排名第二,总装机量为10?GWh,同比下降28.1%,市场份额为23.5%。

是的,宁德时代以0.5GWh的差距丢失电池巨头桂冠,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发展瓶颈期。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6万辆,同比下降32.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为34.3%,两者下降幅度均远高于汽车整体销量。同时日韩电池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对宁德时代带来冲击。

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又是什么促成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国内从2018年开始,补贴政策在持续退坡,新能源市场销量开始降温。而欧洲为了拉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从最近两年补贴在持续加码,推动了欧洲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同时欧洲严苛的排放法规政策,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最直接的推手,否则天价罚款谁家车企都承受不了。

国内补贴退坡的当口,欧洲迎来了补贴的春天,被反超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从产业发展规律和进程来看,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欧洲的前面,走过了政策式、扶植式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运作阶段,正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所言:经营一个产品,完全靠国家补贴,那就是等死。

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而言,尽管补贴退坡造成全行业大幅下滑,还给了特斯拉爆发的机会,但阵痛是不得不经历的,眼前欧洲反超的局面正是迫使自主新能源车企自力更生的压力与动力。为了在微弱的补贴下与燃油车相竞争,电动车企业也不得不苦心钻研,提升产品力,这无论对产业和市场,还是对消费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当外资卷土来袭

伴随着大众ID.3即将在欧洲销售,今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或将突破100万辆。但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的领先优势并不会太长久,就拿目前全球最为火热的特斯拉来说,其最核心的市场依旧是中国,况且在上海,特斯拉已经规划了50万辆的电动车产能。更何况大众、奔驰、通用等全球车企早就把新能源的梦想押宝在中国市场。

所以,我们反倒是不应该担心中国会不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从燃油车走过的路来看,中国市场全球最大这是必然。我们更应该担忧的是,当外资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卷土而来之际,中国品牌、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还是否具备先发优势,还是否真正能够对抗得了外资全面侵袭。

这一点,在SUV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吃了亏。2014-2017年间,中国品牌嗅探到SUV市场机会,在快速的产品布局中,中国品牌率先吃到SUV市场红利,凭借着科技化、智能化、性价比等优势,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一时间那些弱势甚至被边缘化的中国品牌也获得了新的生机。

但是进入到2018年,当外资SUV产品开始卷土来袭,SUV市场开始洗牌。外资SUV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同时在产品力、智能化配置追上中国品牌SUV,整个细分市场就迎来了淘汰和洗牌。在上一轮SUV大战中,中国品牌强大了一批,但更多的产品仅仅是陪衬和过客。

那么在接下来的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抗,究竟是拉开新的战场,还是重蹈SUV的覆辙,这一点还不好说,至少从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车型数量已经多达110余款,但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总销量为27.48万辆,占比整个市场比重为47%,但是销售销量较为低下,单一车型平均销量仅有2500辆。反观德系,其前7个月总量虽然仅有4.7万辆,但10余款产品的平均销量超过了3600辆。要知道大众的纯电平台的产品ID.4还没来,一旦大众决心推动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势头可想而知。

再看看日系,目前日系以强混为销售主力,今年前7个月日系新能源的总销量高达近20万辆,20余款产品的单一产品平均销量高达8500辆,虽然强混产品一定程度上不被归纳为新能源车型,仅为节能车的一种,但从市场的选择来看,这种强混产品却备受消费者青睐,这背后就是技术和品牌的力量。

不久前,蔚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者对电动车没有兴趣的最核心原因是充电没有保障,这个比例高达46.8%,而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第二大原因就是电池价格高,车价不便宜,这个比例高达30.9%。当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新能源汽车也就将迎来它最好的时机。

关于充电保障问题,国家的新基建已经将充电桩纳入其中,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建设正迎来新的机遇。而关于电池价格过高的问题,宁德时代到2025年左右,首购成本能够实现与燃油车的持平。那么,一旦新能源汽车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对消费者而言买车是选合资还是自主呢?似乎品牌这一关,一直是制约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对抗的关键。

事实上,如果中国品牌不强大,就算当前具备优势的如电池等供应链体系,也会随着外资品牌份额的提升而受到侵袭,那个时候日韩电池的抬头,外资新的供应链体系被扶植起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汽车传动轴渗油怎么办-汽车传动轴渗油怎么办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