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汽车谁代工-问界汽车谁代工的

tamoadmin 0
  1. 华为问界和理想的生产厂家对比
  2. HUAWEI问界首次出现,华为要亲自下场了?可能性并不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让一大批新势力汽车品牌也吃到了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红利,风头甚至盖过了大多数传统汽车品牌。但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势力车企毕竟是门外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势力品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多年都得不到解决,就比如理想汽车。

市场表现来看,现在的理想汽车已经完全摆脱了曾经仅有理想ONE一款量产车型单打独斗的局面,无论是理想L9还是理想L7,亦或者理想ONE的替代者理想L8,上市以来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让理想汽车稳坐新势力品牌头把交椅。

但理想汽车的品质并未因为销量的提升而有所改观,眼看315即将到来,理想汽车的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众多讨论。

问界汽车谁代工-问界汽车谁代工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想L9问题频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前段时间,某理想L9车主曝料称,自己新买的理想L9在走盘山公路时,出现了方向盘转向失灵的情况,受到了外界高度关注。根据车主的描述,自己在山路正常行驶即将转弯时,发现理想L9方向盘突然打不动,好在当时车速并不快及时停车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理想L9车主是在2月28日才提的新车,在3月4日就发生了方向盘失灵的情况。目前针对该,理想官方并未公布事故原因,但方向盘失灵已经是重大安全隐患,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车主行驶在高速路上发生方向盘失灵的情况,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理想L9出现方向盘失灵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的麋鹿测试中,理想L9就已经出现方向盘转向助力失灵的情况。当时理想汽车给出的解释是电动转向机底层程序有问题,且测试车辆并非量产车。

除了方向盘失灵外,关于理想L9的其它问题也并不少,像是断轴、NOA失灵、起火等在理想L9上也时有发生,可理想汽车官方常用“测试车”来搪塞,从未承认过自家产品有安全隐患,根本就没有敢于正面应对问题的态度。

传承理想ONE,已成理想汽车通病

从理想L9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来看,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了理想汽车的通病,因为理想ONE本身就是一款问题频发的产品,像自燃、断轴、高速刹车失灵、水银、天窗漏水等一系列让人震惊的消息在理想ONE身上均有出现。只是理想汽车依靠强大的公关团队,迅速将压了下去,没有造成太大的舆论压力。

不过,如果理想汽车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理想也需要明白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在质量安全方面,如果理想汽车不重视产品质量,那么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说白了,理想汽车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就是源自造车经验的不足,早期将产品委托给代工厂生产,代工厂生产出来的车在品控上自然好不到哪儿去,这一现象在新势力品牌中比比皆是。就比如蔚来汽车,就是由江淮汽车代工,问界则是由小康代工,小鹏汽车的代工厂则是海马汽车。

不过现在包括理想汽车在内,很多新势力品牌已经开始逐渐自行建厂。可即便是自己建厂,也无法摆脱造车经验不足的事实,最终在品控上与传统汽车品牌相比,始终会存在差距,这也就是很多人不认可新势力品牌的原因。即便是像理想汽车这样的头部新势力品牌,尚且问题频发,更别说其它新势力车企了。

写在最后:

可以看出,理想汽车随着销量的不断增加,所爆发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大多数问题都“传承”于理想ONE,无论是理想L9还是理想L8,糟糕的品控一直未能得到提升。尽管目前还未大规模爆发,不至于让理想汽车登上315,但随着理想汽车销量不断走高,已经导致不少消费者对其产生质疑,势必会对理想汽车未来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更何况,理想汽车所暴露出的问题大多都是安全问题,而汽车安全永远都是底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问界和理想的生产厂家对比

问界m5口碑差的原因是储物空间表现一般、噪音大、后排座椅舒适性欠佳、质量稳定性有待考究。

1、储物空间表现一般

大部分车主都吐槽问界M5的前排储物空间设计得非常不合理,并且储物空间也非常有限,日常用车过程中手套箱、扶手箱实际上装不了多少物品,后备箱的空间对于家庭群体来说也只能算勉强够用。

2、噪音大

虽然问界M5的前后排都使用了双层夹胶玻璃,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胎噪和风噪都还是比较明显,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甚至需要将车内的音乐调得很大声才能够掩盖住风噪。

3、后排座椅舒适性欠佳

不少用户都表示,该车型的后排座椅坐垫又短又窄,座椅角度设计得不太合理且不可调整,所以长时间乘坐的话会感到十分不适,对于后排需要经常坐人的用户来说,这是他们后悔买这台车最主要的原因。

4、质量稳定性有待考究

一辆问界M5在行驶过程中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会直接导致问界M5的右前轮和前悬架脱离,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断轴,这一发生后迅速在网上引起较大的热度,许多车主看到这一消息都对问界M5的质量稳定性产生怀疑,甚至还没确定真相就认定车辆的质量非常差。

HUAWEI问界首次出现,华为要亲自下场了?可能性并不大

理想和新晨动力合作成立了四川理想,在绵阳生产增程器用的发动机;

理想折腾了几年总算有自家的发动机可以用了。

PS:新晨动力是一家发动机制造商,他们主要给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也就是宝马代工;产品主要供华晨宝马;

盲猜新晨应该是拿国产化+再设计后的王子发动机,他们叫CE系列发动机给理想用。

别喷什么CE系列抄宝马的发动机技术,宝马给新晨授权了好吧。

华为问界M5(|询价|配置)的发动机,当然是来自金康赛里斯的发动机供应商——小康动力

就是“驾东风,奔小康”那个小康工业下属的发动机厂

前代表作是东风风光580的发动机G18;

金康在研究增程式能量管理,发表论文《基于强化学习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期待后续产品上市后的能量管理表现。

华为究竟造不造车?这个话题在新能源汽车圈子里已经讨论了好几年的时间,至今也未有定论。华为的确有很多亲自下场造车的理由,也有很多困难导致暂时造不了车。前不久,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余承东在接受媒体访时再次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态度,但在近日,这种说法似乎被华为自己打破了。

3月8日,AITO汽车、华为在微博上发布与问界汽车有关的内容时,均使用了“HUAWEI 问界”这样的词汇,此外在一些官方海报和中,也出现了“HUAWEI问界”的字样,虽然华为的LOGO并没有上车,但把“华为”直接与问界联系起来还是第一次,那么华为的汽车业务真的发生重大转向了吗?

HUAWEI问界,意味着什么?

AITO问界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品牌,它本质上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产物,华为提供各种核心零部件以及销售渠道,生产、组装环节则由赛力斯负责,双方按照1:9的比例进行分成,属于一种深度合作。

其实这种合作距离华为亲自造车只有一步之遥,以华为的财力,完全可以像造车新势力那样推出自有品牌的车型。但到目前为止,华为仍然坚持合作模式,多次驳斥外界关于“赛力斯是华为代工厂”的说法,目的就是为了打消赛力斯在合作方面的疑虑。

正因如此,HUAWEI问界的出现,才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这意味着华为将彻底掌握双方合作中的主导权,赛力斯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慢慢向着代工厂的方向演化。在海报引起外界关注之后,赛力斯官方回应称,双方的深度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但合作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不代表合作内容没有变化。华为设计、挂华为LOGO、赛力斯代工,也是一种合作。

除此之外,华为公司一直以执行力强著称,在2011年之前,华为手机业务的发展模式还是运营商定制机,但次年余承东执掌华为手机业务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华为终端突然成为华为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几年之间帮助华为成长后年销售额接近9000亿人民币的巨头。所以华为就算亲自造汽车也并不令人意外,现在的问题是,华为为什么在短期内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问界销量***,华为被迫出手?

HUAWEI问界的出现,让外界对华为造车这件事情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问界销量的不断下滑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界正式交付是在2022年3月份,随后用10个月的时间累计销量就突破了7.5万辆,表现相当不错。然而2023年1月份问界销量突然暴跌至4475辆,2月份再度下滑至3505辆,基本上被边缘化。

要想弄清楚问界销量为什么下滑,首先要弄清楚,它是怎么起来的。在与华为合作之前,赛力斯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名不见经传,只能造一些低端车型,销量上也惨不忍睹。但在与华为合作之后,赛力斯得到了华为的核心零部件、智能座舱、销售渠道,还有最重要的品牌加成,直接一飞冲天。要知道,很多造车新势力都受困于品牌影响力不足,但问界却直接享有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号召力,这是它能够崛起的主要原因。

但这也是问界销量下滑的原因,消费者想看到的,是挂着华为经典LOGO的汽车,而不是空有华为之名。如果认真算起来,问界与华为的关系,连当年的荣耀手机都比不上。在新车上市之初,华为品牌+渠道,的确收割了不少用户,但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了,华为品牌被严重透支,问界的汽车也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除此之外,华为在品控方面的严苛程度是出了名的,但品控这种东西,并不是赛力斯这样的小型厂商能够在短期内就大幅提升的。2022年在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测试中,问界M7表现相当差,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亲自出手,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也就顺理成章了。

华为造车,究竟难在哪里?

关于华为造车不造车的问题,外界一直都很疑惑:华为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也不缺执行力,同时还拥有在智能手机领域树立起的高端形象,为什么就是不造车,要搞合作模式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华为已经不是当年的华为了。

2022年,华为销售额达到了6369亿元,但在2020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8914亿元,由于受到重重制裁,华为短短两年时间里失去了2600多亿的收入。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2022年的总销售额也只有4200亿元,而且是汽车、代工等各个业务板块加在一起的数据。

也就是说,华为是在巅峰状态被突然狙击,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首先要自保,抑制自己的扩张冲动。本世纪初的寒冬中,华为也曾经被迫实行战略收缩,2001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安圣电气,2005年又以8.8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华为3com公司49%股份。而如果亲自下场造车,动辄需要数百亿元的投资,这对现在的华为来说风险太大。

除此之外,华为如果推出自有品牌业务,很有可能面临更多的制裁。电动汽车搭载大量的芯片和其他智能设备,在这些领域华为都是美国禁运的对象。如果贸然造车,华为很有可能在加大投资后再度被精准狙击,导致前功尽弃。连荣耀这种核心业务都能出售,说明现在华为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生存,而不是扩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只会在与赛力斯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直接下场造车的可能性并不大。粉丝们或许热情万丈,问界或许会遇到不少的麻烦,但华为自己最清楚自身的困难。

小结: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前段时间说过,在造车这个问题上,余承东只有“一票”,这似乎证明,华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亲自造车。这或许是华为的遗憾,但在危局之下,任正非仍然畏惧不可抗力带来的“寒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联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奥迪a6l 动力-奥迪a6l的动力表现是什么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