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科技怎么样_阿维塔是华为的吗还是小米

tamoadmin 0

    “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3月8日,“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首次出现在AITO汽车及华为终端官方平台。在合作伙伴愈来愈多之时,余承东想打造一个生态品牌,让华为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再困惑。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由任正非老爷子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阿维塔科技怎么样_阿维塔是华为的吗还是小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会上,即将把轮值交给孟晚舟的徐直军进一步解释:“这个5年不是只有5年,而是我们所有文件的最长有效期就是5年。”

    “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华为经过30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徐直军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几分戏谑口气。

    to B和to C左右逢源,造车与不造车此消彼长。华为的“造车”路,有时候真的很像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叫人捉摸不透。

    回顾华为“造车”历史,自2019年起至今已有4年左右的时间。自打进入汽车行业起,华为就立志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经过多年发展,华为与车企之间目前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逐级递增。

    在发展过程中,华为内部的一些“矛盾”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汽车业务,要怎么开展?

    其一是以徐直军为代表的,华为应坚持to B,做汽车行业增量部件供应商。一如上述三种模式中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

    另一是以余承东为代表的,华为该下场造车,欲颠覆行业并掌握C端话语权。一如智选车模式及该模式下余承东卖力吆喝的AITO汽车。

    早在2020年10月,华为内部就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不动摇,再建言造车者调离公司

    徐直军曾透露,华为内部组织过投票,赞成“造车”与“不造车”的分别为1票和6票。不用多说,那1票是余承东。

    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最伤心、最委屈之人非余承东莫属。否则,他就不会在《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发布当晚,回到那个发表于2020年10月的,第一次明确“华为不造车”的帖子下面留言:

    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两段话情真意切,透露出余承东的些许憋屈、又有些许不甘。关键是,在上一份决议有效期还剩半年之际,为什么华为又迫不及待地续上一份?

    在余承东主导下,智选车模式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体现在产品和宣发层面,分别是赛力斯5阶段、问界M5/M7阶段、“HUAWEI问界”标语阶段。

    第一阶段是牛刀小试,华为对赛力斯5的软件、体验等做了升级,并借助华为门店销售;第二阶段算是大刀阔斧,以华为为主定义车,使问界M5在设计、质量、体验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改柱张弦,“HUAWEI问界”上车,强调华为与问界的强关联性。

    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尤其是面世不到一个月就夭折的“HUAWEI问界”,既是余承东对问界销量下滑的应对之策,又是其对“华为不造车”战略的试探之举。

    毕竟,曾经的“百万豪车”和“超越百万豪车”,在2022年累计交付7.5万+辆之后,在2023年突然就失了速,降价也拉不回来。而作为狂热的造车派,余承东岂能坐视不管。

    结果显而易见,余承东遭到了任正非的“敲打”。

    在余承东口中、在销售人员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不论是问界M5还是M7,都是“华为的车”。但毕竟,它们还没用上华为的Logo,任正非、徐直军等都能接受。

    而“HUAWEI问界”则不同,这是华为的红线。所谓红线,是华为内部基于资金压力、无端打压、品牌价值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当前环境下,对造车的谨慎。

    但,我丝毫不怀疑,在某个合适的、恰当的时刻,华为会变得不再谨慎。

    再说《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看似严厉,实则敲打。

    在3月31日晚写下不甘雌伏的两段话之后,4月1日,余承东又准时出现在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的现场。

    一改昨日阴霾,在媒体、行业万众瞩目的会议现场,余承东再现“大嘴”本色:“内部高层不认同‘华为’品牌的露出,虽然说法上有改变,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的实质没有什么变化。”

    造车和不造车的纷争,说是余承东和徐直军的分歧,更具体一些,其实是余承东和王军的“不合”。

    成立于2019年5月的华为车BU,在当时与四大BG并列、同属一级部门,王军任总裁,向徐直军汇报。

    2020年10月,华为车BU从ICT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2021年5月,余承东兼任车BU CEO,王军调任车BU COO,向余承东汇报。

    接手车BU之后,余承东才提出了智选车模式,才有了牛刀小试的赛力斯华为智选5和大刀阔斧的问界M5/M7。但与此同时,王军所主导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也在同时推进。

    “今天同样来到现场的蔚来和理想负责人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追求。跨国车企巨头们也会由于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所以不会选择我们。而传统车企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同样也不会选择华为。”余承东三言两语,道出无尽辛酸。

    “HI模式原来有三个客户,现在只剩一个了。”的确,极狐现阶段鲜有人提及,埃安合作已被降级,只剩下阿维塔这一颗果实,成为全村的希望。

    平心而论,不是HI模式不好、也不是to B路线走不通,只是在不同组织的主导下,HI模式表现出来的性价比并不出色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诉苦,打包买不便宜,很多东西还不能挑。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表示:“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北汽也曾抱怨,对市场吸引力大的座舱,买了全栈居然不能有。背后的冷知识是,智能座舱归余承东的消费者BG管,智能驾驶归王军的车BU管。

    余承东表示:“如果使用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车型没有达成一定销量的话,就无法实现商业利益变现,因此,华为希望能够更好地与整车厂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2022年9月,任正非一篇内部讲话把“寒气”传给了每一个人。关于汽车业务,当时是这样说的: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没形成任正非口中商业闭环的,正是王军主导的HI模式。对华为来说,HI模式相对投入高、产出低,并不能很好地缓解华为当下的利润困境。

    to B还是to C,华为在战略上也许还在摇摆,但在人事上已经做出了选择。2023年2月,王军被曝光已停职,而官方并未回应。

    以上,虽不能让华为的汽车业务马上盈利,但至少能从之前的拧巴状态中稍微解脱出来。对华为自身、对合作伙伴,都大有裨益。

    从前,余承东一心只为问界呐喊,但随着责权变动,他为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站台,也在谭本宏的陪同下和徐直军一同到访阿维塔。另外,阿维塔11也开始入驻华为旗舰店

    虽然受到了敲打,但对华为的汽车业务而言,余承东仍然大权在握。

    2022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受到的制裁愈加严苛,华为的业绩压力山大。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漂亮国的无端制裁,华为才开始进军汽车行业。

    其实不然,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转型,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其技术积累刚好与行业发展趋势同频共振。

    当科技创新的载体逐渐从手机转移到汽车,跨界“造车”便成了每一家科技巨头不容错过的契机和选择,华为如此,苹果、百度、小米等亦如此。

    而无端制裁,不过是加速了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步伐而已。

    进军但不造车,彼时华为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资金需求太大;二是树敌太多,可能会影响到其它业务的合作关系,例如5G技术;三是华为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如何赋能?

    从软件到硬件,从智能座舱到驾驶,从整车设计到销售……时至今日,华为已展现出一套近乎“完整造车”的丰富汽车解决方案。

    基于华为生态,只要你有梦想、有资金,华为便可以帮助你创造一辆有实力、有潜力的车型。而华为的梦想是,让自身的汽车业务成为世界第一,同时助力合作伙伴成为世界第一。

    当下的问题是,在战略上华为选择了不造车,要继续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增量部件供应商。但是在执行上,华为把汽车业务全权交给了造车狂热派余承东。

    不论是造车还是不造车,华为都应该想想清楚了。

    确定不造车,那华为就应该再多退几个身位,切实做好供应商的角色和定位。而不是干着乙方的活,操着甲方的心,总是被车企视为“夺灵魂”。

    但这样的路,华为自身的HI模式没走通,百度Apollo生态也没走通。

    曾经,百度Apollo的目标也和华为一样,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最终,百度主导打造了集度汽车,李彦宏曾这样解释:传统车企很保守,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足,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

    “因为之前传统的一级供应商,可以研发同样一个系统提供给很多厂家使用,但使用供应商的软件方案,迭代速度又跟不上今天的竞争,所以我们要自研。”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现场,李想的发言或许也代表了大多数车企的心声。

    确定要造车,那华为也应该火速前进。毕竟五年之后,又或许用不了五年,不论是从华为自身的产业状况来看,还是从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来看,都不允许华为再造车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选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行业有句“老话”——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基于此,智能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时代方兴未艾的新话题。

    魔王特斯拉想要抢占高地,蔚小理有自己的别样心思,小米、百度、华为等跨界而来的企业夸张积极……

    这种汽车市场对于智能化的追求,本该是一件好事儿,但却又往往引申出另外一个争论:何为灵魂?

    “华为HI模式有三个主机厂合作,现在只剩下一个。”

    不久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论坛上,余承东毫不避讳地说出了华为的困境,而这也正是“灵魂论”的后遗症。

    不难发现,即使过去将近两年多的时间,灵魂论的论调依旧经常被行业市场所提及。尤其是对于华为“标签”载入车企产品的操作,行业、市场,甚至是消费者群体,都在以“伤害性”“侵占性”,看之、待之。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智能汽车时代,车企想要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想要抓住灵魂,需要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强强联合,共同开创新天地。阿维塔和华为的合作正是这样,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解法。

    在阿维塔看来,灵魂不在于软件,也不在于硬件,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品牌的灵魂在于用户洞察,在于整合创新的技术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

    也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清晰认知,阿维塔才在业内首创CHN合作模式,并有能力、有实力,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实现首款车型的量产上市,进而打破行业以硬件配置区隔价格的“潜规则”,成为唯一一个全系标配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品牌。

    4月16日,202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正式举行。

    会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发布,进一步提升了高速、城区和泊车环节的感知、判断、决策、执行能力。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ADS 2.0能够有效识别侧翻车辆、落石等异形障碍物,并减速刹停,让出行更安全。

    用余承东的话来说,绝对是“遥遥领先”。

    作为华为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阿维塔将首批全系迭代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今年下半年,阿维塔11还将搭载原生华为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为用户带来常用常新的用车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4年底,阿维塔预计还将推出3款全新车型。阿维塔科技还将与华为进一步扩展渠道合作,预计上半年将进入20+线下门店。

    不论是任正非再次签署的5年不造车文件,还是财报会议上徐直军的公开表态,都表明HI模式就是未来华为汽车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其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博世”的必由之路。尽管此时的风浪依旧不曾停歇,阿维塔选择当仁不让。

    截至目前,阿维塔11 的智能驾驶功能累计行驶里程超百万公里,APA智能泊车累计使用超过22万次。而且这些数据,还在持续不断攀升。而阿维塔和华为双方,更是将坚持深化战略合作,目前已有多款后续车型正在开发,将智能进行到底。

    “这是一个中长期的事情,我们要因为相信而看见,不能全都是因为看见而相信。中国汽车真的要换道超车,要占领未来,成为新的引领者必须要这样。”?

    正如谭本宏所言,阿维塔坚持智能化方向,希望率先通过实现规模化来引领行业的变革。而阿维塔的长期主义,便是ALL IN智能驾驶,并由此进一步构建出无法逾越的品牌护城河。

    于智驾普适性下构建差异化领先优势,阿维塔坚定前行。

    “好马配好鞍”

    基于独特的CHN合作模式,阿维塔与华为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绑定。

    各方集中优势共同打造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从底层打通,拥有更强的协同性,华为已经融入到阿维塔的品牌基因。双方强强联合,共同“逐鹿”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得益于华为的强势赋能,阿维塔正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智能之路。这一战略合作,不仅为阿维塔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产品力提升,还使得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时代“功能”的全方位、多维度的领先。

    在4月16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余承东对阿维塔11的智能驾驶盛赞不已,他谈到:“阿维塔11有非常酷的外观,非常优异的车载行驶的静谧性、驾驶的操控性,同时高阶智能驾驶性能非常强悍,NCA使用导航越来越多,上市后泊车数据在迅速飙升,获得非常好的口碑,遥遥领先!”

    同时他提及,阿维塔11目前的高速接管里程数现在已经达到95公里,现在已经做到超过100公里了,年底做到超过200公里,谭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的阿维塔11从深圳开到上海,大概1600多公里,只接管了两次,希望以后零接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华为的领先技术,阿维塔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是会依托长安汽车对车和用户的理解,实现对华为的多维场景数据反哺,助力华为最快实现C端高阶智能驾驶天花板能力落地和行业领先OTA迭代效率。

    比如面对路边车位,经常会出现轮毂刮擦路肩的情况,阿维塔和华为联合开发了AVM轮毂视图;再比如,针对智能驾驶,阿维塔邀请了礼宾车司机参与调试,使阿维塔11的变道、转向、上下匝道更像人类老司机,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即使是同样搭载ADS 2.0和原生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阿维塔也能凭借自身的优势,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华为HI模式能与阿维塔如此“融洽”的原因所在。

    然而不容忽略的一点,作为一个汽车品牌,虽然智能化会作为长期产品核心而存在,但阿维塔依旧需要完善的发展战略、充实的产品体系,以及持续提升的消费者认可度,才得以寻找到真正的价值。

    好消息,阿维塔已经蓄势待发,坚定地举起了“价值”旗帜,以阿维塔11为先锋,携手华为,率先开启了智能化赋能的“价值大战”。

    始于智能,忠于价值

    经历3月份汽车市场降价潮的洗礼,无论是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实力”,还是逐渐走向成熟的造车“新势力”,都不得不重新整理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求得自身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确定性。

    阿维塔,也不例外。那,什么才是真正价值?

    智能化是价值,舒适性是价值,甚至车型外观的出色表现,也是价值的一种。总得来说,此时阿维塔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者合一的品牌价值,另一部分则是智能化等各种技术加持下的产品价值。

    以智能为始,成就以价值为核心的长期主义,才是阿维塔始终坚持的。

    所以,对于华为的领先技术,阿维塔并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是依托长安汽车对车和用户的理解,将自己的造车经验倾注其中。退一步讲,阿维塔并没有选择技术躺平,而是与华为共创共赢,一起来做中国乃至全球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战略,阿维塔才能携不可阻挡之进取之势,在整个汽车大盘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直接的证明便是,截至4月5日,阿维塔11累计交付超过了6000辆。

    相对于其他新势力品牌首款产品的前三个月交付量,阿维塔11的起量速度最快。同时,在3月份中国品牌30万以上纯电车型的上险数上,阿维塔11更是拿下了第一的亮眼成绩。

    据了解,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阿维塔还会推出三款全新产品,将全系标配ADS 2.0、华为智能座舱。同时,阿维塔11预计还将于今年上半年进入20+华为门店渠道,以北上广大型城市为主。

    阿维塔如此坚定地与华为站在一起,让华为看到了HI模式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也不难预见,华为必将会对阿维塔做出一定的倾斜,不论是销售网络,还是技术、营销手段等,两者的合作前景,会愈加光明。

    恰逢新时代汽车市场“价值战”的来临,阿维塔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华为全方位支持下,凭借深刻的行业洞察、精准布局的细分市场,以及产品本身的出色表现,阿维塔有能力、有实力彰显自己的价值,进而树立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能标杆。

    事实证明,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已经进入到良性循环。阿维塔凭借快速爬坡的销量,成为了当下最受瞩目的华为汽车合作伙伴;在真金白银的收益面前,华为也必将在技术、渠道等领域向阿维塔做出更大力度的倾斜。

    谭本宏表示:“阿维塔将长期地、坚定地选择与华为站在一起,共创共赢,共同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 穿过风浪,华为与阿维塔已然实现了互相成就。

    我们常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说,哪怕千难险阻,永远有人在路上。星光不负赶路人,阿维塔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与阿维塔的故事、阿维塔与消费者的故事、汽车与智能化的故事,都会如期上演。

    故事精彩也好,故事老套也罢,市场终会筛选出胜利者。尽管如今的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复杂多变、哀声一片,但同样值得相信的是,阿维塔能够凭借足够的韧性,坚定的价值观,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未来已来,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华为

    上一篇洛阳汽车漂移门票,洛阳漂流的地方有哪些票价多少钱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