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_我国汽车自主品牌

tamoadmin 0
  1. 三月车企销量出炉,中国汽车“自主三强”逆势突围
  2.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4. 中国汽车现状概括

国产汽车目前的状况就是:盲目自信的觉得我们的汽车发展水平已经超过韩系,正在追赶欧美;妄自菲薄的觉得我们的自主汽车就是垃圾,根本是上不了台面的水货。而真正能客观看待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人并不多。

之所以出现这两极分化的局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太对太杂,良莠不齐。有自力更生兢兢业业发展的奇瑞、吉利等品牌,也有山寨成风以一把皮尺闯天下的众泰、陆风等品牌。所以不同的人在遇到不同的自主品牌之后,最终的评价自然就截然不同。

还有一部分人对自主汽车品牌的评价永远是静止不动,而不是发用发展的眼光。典型的特点就是,把十年前国产汽车的毛病一直挂在嘴上,根本不看近些年自主品牌的发展。看到奇瑞,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车排队”,这样的人对自主汽车的评价怎么可能客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_我国汽车自主品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目前自主汽车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为看。

汽车销量

目前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的销量已经完全可以跻身第一梯队,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销量差距在逐渐缩小。同时长城、长安的销量也基本能赶上主流的合资品牌。

所以单纯从销量的角度来看,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很迅速,不说与合资平分秋色,但起码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车型售价天花板

目前自主品牌的WEY

VV7和领克01的售价都已经接近20万,而且市场认可度较高,这两款车都能达到月销量7千左右。这个成绩放在同价位的合资品牌紧凑型SUV里,也能排在中游水平。

另外像哈佛H8、H9售价已经突破20万,虽然整体销量一般,但是起码说明自主品牌的售价天花板已经突破了20万。虽然整体接受度还不高,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趋势发展。

发动机与变速箱

目前自主品牌正在大力的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奇瑞更是研发出了热效率达到37%的发动机。这一成绩已经遥遥领先于大部分合资品牌。长城的1.5T发动机整体参数非常亮眼,也是居于整个行业水平的前列。

但是目前自主品牌再大排量发动机上还几乎是空白,除了部分主流品牌在发动机上有所建树外,大多数品牌还在用着三菱的老发动机。

相比发动机,自主品牌的变速箱发展更为缓慢。虽然目前也有6AT、8AT的自主变速箱投放市场,但是成熟度不高,多还是众泰这类品牌再使用。大多数品牌还是上马更简单的双离合变速箱。当然奇瑞的CVT和4AT整体而言也算是为自主品牌的发动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所以,在发动机与变速箱领域,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还非常大。核心技术的缺失,也是制约自主品牌进一步向上的最大制约力。

品控与故障率

目前自主品牌排在前几位的厂商,整体的品控已经接近合资品牌。至于以前常说的国产车开几年就毛病满身的情况,如今在主流自主品牌车型上基本上已经看不到。特别是观致、WEY和领克的故障率已经排在行业前列,超过了许多合资品牌。

综合分析,自主品牌目前的发展状况整个向好,但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个核心部件依旧没有大的突破。至于日常使用,5-8年的使用周期内,自主品牌已经与合资品牌差距很小。

当然这一切说的都是主流的几个自主品牌,例如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和比亚迪等。实际上目前自主汽车品牌还是太多,未来肯定会大浪淘沙,淘汰掉一部分滥竽充数的汽车品牌。洗牌之后的自主品牌整体的竞争力才会更强。

三月车企销量出炉,中国汽车“自主三强”逆势突围

国货当自强,自主品牌崛起正当时!经过多年发展和积淀,中国 汽车 自主品牌正在迎来持续增长的大时代。日前,上汽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汽终端零售销量达到294.5万辆,同比增长29.7%,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在营收方面,上汽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3660.96亿元,同比增长29.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14亿元,同比增长58.61%。其中,自主品牌的表现尤为亮眼,部分品牌同比增长最高超60%,成为拉动上汽整体稳定增长的生力军。

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公司零售达到38.1万辆,同比增长60.2%,上汽大通零售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57.2%,上汽通用五菱零售达到88.4万辆,同比增长39.5%,五菱宏光MINIEV在“马卡龙版”上市后价升量稳,继续稳居国内电动车销量榜首。

上汽旗下自主品牌以出色的销量表现,为中国 汽车 品牌向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让人期待的,还有上汽集团在自主品牌上的前瞻布局,发展后劲十足。目前,智己 汽车 和R 汽车 两个自主品牌的落地正在稳步推进,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作为上汽旗下高端智能纯电动 汽车 品牌,智己 汽车 秉承“我自 由我”的品牌主张,定义了智能时代 汽车 该有的样子,致力于成就“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今年上半年,智己 汽车 首款产品、领航 汽车 深度智能化的旗舰车型智己L7在上海车展期间启动“天使轮”用户席位预售,很快就被抢订一空。其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应用先进的“全流程数据驱动算法”,再加上行业领先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为中国用户打造出Door to Door Pilot智能驾驶体验。目前,智己 汽车 正致力于加快提高复杂路况的智能驾驶能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另据悉,智己L7将争取年底实现产品小批量交付。

此外,R 汽车 今年3月举办了生态者共创大会,并推出“R-Tech”智驾平台,这个平台集成了上汽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三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为打造智能 汽车 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全新智能纯电B级SUV ES33也在生态者共创大会亮相,并预计在2022 年下半年上市交付。

在 汽车 “新四化”的引领之下, 汽车 行业正在进行颠覆式的变革,也为自主品牌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上汽自主品牌不断完善产品布局,在产业大变局下实现品牌向上和销量提升,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助力我国自主品牌的向上突破!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经历了最暗黑的2月,国内大多数省市正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3月25日湖北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武汉也于刚刚过去的4月8日正式解封。

与此对应的是,3月汽车市场亦呈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量为98万台,同比下降51.2%,环比大增370.3%。同时,狭义乘用车3月零售量达到了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环比增长317.5%;批发销量为100万台,同比下滑48.1%,环比增长351.1%。

的确,从数据看来,3月国内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都渐渐恢复。

把一季度拉通来看,今年前三个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301.44万辆,同比下降40.8%,跟去年同期比,累计销量损失约209万辆——理性判断,这个缺口在第二季度肯定还会继续扩大。

但大家且往好的一面看,就以同比跌幅为例,1月降20.4%,2月降78.7%,3月降40.4%,能看出这是一个深V回升的曲线。这对于当前深受疫情困扰的全球汽车业而言,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更何况,即便当前国内乘用车行业依然没有回归正常轨迹,却不乏逆流而上者,吹响了车市复苏的反攻号角。

逆势上升,自主头部车企表现亮眼

3月综合销量前10车企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长安汽车、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长城汽车。

从排名来看,作为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吉利汽车罕见杀入长期被“大众通用们”占据的榜眼位置。

不管是零售销量还是批发销量,作为自主领军者的吉利都继续拥有靠前的名次,特别是批发销量更是直接跃居第二,仅次于冠军——一汽-大众。这主要是依靠吉利品牌的销量支柱帝豪、远景、博越三大家族,特别是在博越PRO的加持之下,博越家族的销量几乎恢复到过去博越70%的水平。同时,领克品牌也在全新车型领克05的带领之下,将跌幅收窄至18%,因此吉利汽车才能身居前列。

长安汽车亦是如此,有赖于长安CS75、CS55和CS35的良好表现,特别是相应的PLUS车型加入后,长安品牌的销量迅速抬头,再加上欧尚品牌又实现30%的增幅,最终收获不错的成绩。在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全新车型——欧尚X7的销量破万的带领下,欧尚成为3月为数不多逆市增长的品牌,也给长安汽车增添了不小的助力。

保持既有市占率,并提升份额更能说明车企的底蕴和实力。

得益于长城品牌的长远战略布局和丰富的产品规划。3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60048辆,其中国内销量达54106辆,环比增长671%,海外销量达5,942辆,环比增长98%,实现国内、海外双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50,332辆。连续十年夺得SUV市场销冠的哈弗品牌,在3月份实现40,337辆销量,环比增长464%,一季度累计销量达106,205辆。

豪车跌幅不大,自主品牌仍需努力

整个一季度,国内市场主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走势总体偏弱,自主厂家零售分化明显,尤其中小车企生存艰难。

从3月份批发销量情况来看,华晨宝马单月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跌12.9%。与其它二线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等同比下跌幅度在3成以上相比,华晨宝马的同比跌幅收窄不少。

而且,3月豪华车零售同比下降幅度只有20%,跟乘用车整体大盘40.4%的跌幅比起来一半都不到,说明国内车市消费升级的趋势依然乐观。3月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排名榜上,宝马和奔驰双双挤进前十,便可见一斑。这一现象反映出,即使在车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受消费需求升级影响,豪华品牌的市场表现仍然比较坚挺。

即便是其他没有上榜的豪华品牌,势头也比大盘理想。比如沃尔沃,其3月份在中国市场销量为9560辆,同比降幅只有16.2%。

而相比部分势头良好的自主品牌,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厂家零售较强,主要是购车需求偏刚需为主,拉动高性价比车型表现良好。

原因有几方面:其一,是3月购车需求偏刚需为主,拉动高性价比车型和高端换购需求为主;其二,是各品牌区域市场有侧重,消费市场恢复与疫情下降水平相关,促成部分区域优势品牌的快速恢复;其三,与疫情期间各品牌经销商库存水平有关,由于生产和物流恢复较慢,因为部分品牌终端没有现车,导致部分刚需、紧急订单流失。

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三家车企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国产其他品牌集体面对的。

疫情之下,全球车市备受冲击。但在汽车有智慧看来,4月份将是车市活力真正体现的时机。随着境外形势的转变,加上国内疫情形势因逐步克服各种风险而渐渐平稳,消费市场还是以平缓恢复为主。

一来,从需求方面看,各地中小学开学季近期都已确定,本月下旬将迎来密集的开学节点。根据尼尔森调查显示,国内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仅次于上下班的第二大用车需求,中小学恢复开学带来的刚需购车潮将是第一个利好。

其次,今年五一***期恢复为5天,由于疫情的长期压抑,迎接五一小长***出游的购车和换车潮将形成叠加效应。同时,随着外需减少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本地生活与就业,这对购车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

第三,从政策方面看,生态环境部最新宣布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销售时间,这会使国六实施前的去库存压力降低,4月批发销量低基数的改善会较好,车市会有更好表现。

中国车市本就在寒潮逆流之中,疫情的更是加重了车市的严峻状况。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规律。虽然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和国外车企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所以,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把责任推到外资身上,也不要一味地依赖***保护,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困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汽车有智慧看来,自主品牌迎头向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写?|?汽车有智慧?田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动力锂电池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最大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最佳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绝对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高效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世界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现状概括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持续推进;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

分报告基于支撑总报告的研究思想,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翔实论述,剖析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大变局的同时,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机遇,中国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与国际品牌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汽车强国战略支持,产业化持续推进,市场化得到逐步培育。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提高。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研判产业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汽车工业

现阶段,中国的汽车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国内已经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东北集群区、长三角集群区、中部集群区、京津翼集群区、珠三角集群区和西南集群区。集群模式促成了地理上的集中,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更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公路、租赁、电气行业等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世界上名牌汽车的发展道路都是集群式发展,如韩国的现代汽车、日本的丰田汽车、德国的大众汽车都有自己的汽车城。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集群式发展道路,提高我国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经济总量保持着年均8%的增长速度,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购买力的提高,汽车的销售规模也相应增大。随着技术的更新与工艺的改进,汽车的价格也逐渐降低,更多的家庭有能力去购买汽车。

从中国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算起,我国的汽车行业转眼间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我国的汽车工业成长迅速[1],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工业迅猛发展,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工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逐渐上升,汽车工业的税收占比在2012年达到了13%以上。汽车的产量销量增长、高占比税收以及对国民就业的推动,稳定了汽车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在整车方面,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亚迪E系列与长安逸动系列,是近年来畅销的纯电动车型。在变速箱方面,奇瑞等公司已经推出很多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系列。在发动机方面,奇瑞acteco发动机的油耗与功率控制等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年销量占比不足41%。在销量排名前十名的轿车品牌中,没有中国品牌。我国的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外国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有世界著名公司博世、爱信、法雷奥等,而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虽说分布广泛但杂而不实。我国的汽车质量检测体系的历史也晚于外国,生产出来的车的机械性能不如外国品牌。所以,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产量提升迅速,出口量不断增加。传统汽车领域的整车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变速器等零部件有了很大进步,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技术上也有了重要进展。但是,比起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与需求,我国的汽车技术存在明显的不足[2]。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自主变速器技术、电控技术、整车开发优化等方面能力不足,而且核心关键技术如电子零部件开发技术、车用电池先进技术、装配制造技术等都很缺乏。

未来,汽车的产品方向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网汽车,相应的,汽车技术向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明显。在社会方面,汽车技术的发展应实现能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与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在产业方面,汽车技术的发展应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生态功能的提升以及产业的持续发展。根据汽车技术涉及面广、相互影响强的特点,我国的汽车技术重点发展方向[3]如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燃机车仍然占据汽车产品很大份额,发展节能汽车技术,提高节能汽车在传统内燃机车中所占比例,对于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污染的目标。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确保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目前,纯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是广泛流行的汽车产品,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品智能化的演进趋势[1]。它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安全、节能、环保、便捷的自由移动方式,不仅能带来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而且能为解决能源环境难题、建立健康社会提供可能,更能为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汽车轻量化技术。减轻车辆质量可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可以减轻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汽车阻力。同时,汽车轻量化可以有效解决能耗与排放等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是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我们应该基于本国国情,认清国际形势,借鉴别国经验,针对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能够真正“走出去”。

标签: #汽车

上一篇电动车电池剩多少电充电最佳,电动汽车电池容量一般多大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