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之家,华为汽车之家报价***

tamoadmin 0
  1. 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推800V超充
  2. 华为计划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开发 欲在2025年成国内行业龙头
  3. 华为不造整车,但愿共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4. 不造车的华为为车企“造梦”
  5. 车展观势 从博世/华为看到汽车智电时代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自从2014年华为车联网实验室成立以来,华为几乎每年都在向外界强调这句话。但即使如此,汽车界对于华为是否会跨界造车一直保持着高度紧绷的神经。

11月25日,在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华为经营管理团队(EMT)文件(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正式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

文件中,华为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同时,文件还声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这一发声,似乎让不少在疫情中刚刚复苏的国产车企松了一口气。

华为汽车之家,华为汽车之家报价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文件中,说的是华为“不造整车”,这个与2018的《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对策略的决议》明确的主要内容:“华为不造车”,有了一字之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造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与汽车领域产生任何瓜葛,而“不造整车”的语气则更加的缓和。通俗点说就是,华为现在不干蔚来、吉利等主机厂这样整车制造的活,消费者在市面上也买不到“华为牌”汽车。但是,汽车相关的零部件,或者软件方面的东西,华为可是没有否定不参与制造的。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面对汽车行业这个远高于通信市场规模时的华为,实际上也是安耐不住心中想要分一杯羹的冲动。

事实上,业界有这样一种划分时代的方法:1.?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的载体是个人电脑;2.?移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立了大功;3.?无人驾驶时代,属于自动驾驶的高阶玩法。

能源汽车很有可能将会成为新的移动终端,所以各大企业都在布局和转型,华为也是其中一个。但是相比手机或者其他行业来说,汽车的底子仍然是机械产品。车企积累百年的造车经验,就像一个护城河,绝不是能够轻易跨过的。

但是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汽车的进化方向是电子产品,甚至有“软件定义产品”的说法。做软件,并不是车企的拿手;但对于华为这样的ICT企业而言,刚好可以施展拳脚。

所以毫不夸张地讲,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是离华为基础技术最近的产业。“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这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定义。

事实上,在美国宣布对华为进行第一轮制裁的时候,华为就把新能源车部门升级成了一级部门,***全面向新能源车业务倾斜,目标是将华为打造成顶尖的新能源车供应商。也就是说,华为不造车,而要朝着供应商的角色进化,类似于博世

当前,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覆盖范围划分为五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

智能网联:汽车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并不是说把汽车连接到互联网,而是要让汽车和车、人、路通信,最终实现智慧交通。早在?2009?年,华为就已经开始了对车载模块的开发。在2013年的时候,华为正式推出了提供车内、车外网络连接的车载通信模块ME909T。

到了5G时代,2018?MWC上,华为发布了首款符合3GPP标准、可以应用于车联网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与此同时,华为和多家车企以及供应商发起“车联网C-V2X合作生态圈”。目前华为V2X车载通信模组对接超过15家车企。

2019年初,华为5G发布会上推出了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用于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随着华为在芯片层不断获得发言权,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正在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众所周知,想实现自动驾驶,除了需要硬件设备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外,还需要处理这些数据,做出决策判断,给出行驶轨迹。

一般来说,L2级需要的计算力<10TOPS,L3级需要的计算力为30~60TOPS,L4级需要的计算力>100TOPS,L5级需要的计算力目前未有明确定义(有预测需要至少1000TOPS)。

2018年10月,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MDC?600,基于8颗昇腾310?AI芯片,同时还整合了CPU和相应的ISP模块,算力达352TOPS,可以支持L4级别的自动驾驶计算。未来,华为还将推出MDC?800/900这样系列化的新平台,算力水平值得期待,可以满足更高水准的自动驾驶需求。

2020年北京车展期间,华为重磅发布了全新一代MDC?610与MDC?210等系列产品及最新的生态发展***。其中,MDC?610搭载华为昇腾610芯片,单片AI算力高达160TOPS;MDC?210搭载昇腾210芯片,单片AI算力48TOPS。

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用了统一的硬件π架构,提供48~160?TOPS强劲算力,其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可覆盖L2+~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据悉,华为的MDC解决方案,集成了华为自研的Host?CPU芯片、AI芯片、ISP芯片,并通过底层的软硬件一体化调优,在时间同步、传感器数据精确处理、多节点实时通信、最小化底噪、低功耗管理、快速安全启动等方面领先业界,平台硬件遵循传感器、执行器等主流接口标准。

最近一年多来,华为MDC已与产业界的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均已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智能车云:为了能保障智能汽车不断更新迭代,华为发布了智能车云服务2.0,其包括四大子服务方案: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Octopus)、高精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

其中,自动驾驶云服务——华为八爪鱼(HUAWEI?Octopus),提供数据服务、训练服务、仿真服务,三大服务贯穿自动驾驶开发、测试及商用优化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自动驾驶闭环方案。

高精地图云服务,提供了存储与应用合规、自动驾驶应用支撑、高精地图分发、动态地图数据分发和高精地图数据安全5大服务能力,服务于车联网位置应用、智能网联产业园区、自动驾驶仿真/运营和自动驾驶服务等四大场景。

华为车联网云服务可以帮助车企构建人与车的联接,实现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数字化部件的状态数据和故障数据的***集和存储,形成统一的智能车辆数据***池,再基于云端强大的AI和大数据能力,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货币化。

华为V2X云服务除了提供基础的V2X联接使能、设备管理、***管理、数据管理等能力之外,还为为无人驾驶车队提供车队协同、路径规划、统筹调度等能力,实现了全域感知和全局策略控制,仿佛为智能网联加上了一个云端大脑。

通过构建开放的服务化平台能力,能有效帮助企业构建智能网联场景生态。加速V2X在港口、机场、矿区、工业园、试验区、高速公路等场景的应用,推动智能网联商业正循环

智能座舱:对于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智能座舱”部分,华为对标AndroidAuto、CarPlay和CarLife推出了HUAWEI?HiCar。

2019年8月,华为对外发布的《HUAWEI?HiCar生态***》指出,Hicar让手机、汽车以及更多智能设备具备了互联互通的能力,是专为下一代车机互联而打造的,可以提供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自该解决方案发布至今,HiCar的生态伙伴超过30家,合作车型超过120款。这意味着,随着华为HiCar到来,将有望打破目前Android车机系统的垄断地位。在华为的生态布局中,HiCar或许只是中短期的过渡方案,真正的杀手锏是鸿蒙OS车机系统。

相较于业界其他的座舱OS,鸿蒙车机OS是第一个真正为智能座舱开发的中立开放式OS。针对座舱域,鸿蒙车机OS在鸿蒙手机OS的基础上做了大量针对性定义和开发,包括增强或新增加了图形,窗口管理,电源管理,安全管理,硬件驱动管理等12个子系统中间件,车控类API以及能够提供座舱很关键的视觉、语音、音效、AI智能和互联等能力的HMS-A服务框架与core?Kit,使开发者更容易进行开发,应用功能相比手机进一步增强,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通过软硬件生态集成,大幅度缩短主机厂的开发费用和开发周期。

与提供手机服务框架HMS类似,华为通过鸿蒙车机上的HMS-A(Huawei?Mobile?Service?for?Auto)开发服务框架为开发者提供全场景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的能力。

智能电动:虽然说华为绝度不造车,但是对于电动车的“三电核心”华为也有一定的布局。在2020北京车展上,华为智能电动展区首次亮相了其在电驱动系统、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直流快充模块的产品。

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不仅集成了BCU、PDU、DCDC、MCU、OBC、电机、减速器七大部件,实现了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

这套系统的核心还是高安全和突出电动汽车专有的大空间。比如,这套系统可以连接到云端,实时监控电池的安全。如果电池出现故障,它能提前发出预警并向车企或者用户发出报告。华为三电云服务还能提供热失控预警服务、电池健康度评估服务、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服务,以及云端可视服务。

要知道,汽车电子产业链Tier1系统集成厂商,目前处于国际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供应商拥有?70%市场占有率。即使国内市场也被博世、大陆、电装等国际Tier1巨头所垄断。通过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可以看出,华为的目标的确不是想成为一家“造车新势力”,它更想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供应商的角色。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从业者,我们更希望华为未来能够和更多希望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整车企或者电机、减速器、电池等硬件产品商合作,提供智能电动方案,以此来打破Tier1被博世、大陆等巨头垄断的局面。

华为很强,但是在造车这条路上,几乎没有一个对手是弱者。一方面有BAT这些从互联网跨界过来的对手,华为***用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其实也是BAT会***用的方式。此外,当下与华为是盟友合作关系的主机厂商,未来的合作能否可持续还很难说,因为在造车新模式下,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分割了原来本属于主机厂的利润。更何况对于未来的智能汽车,用户数据的价值远要大于车辆硬件本身,主机厂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现在是不得已为之,现在通过***用华为的解决方案,主机厂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让产品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未来主机厂很有可能将这部分业务拽在自己手中。所以未来华为在汽车领域,能不能做到它现在手机领域的地位还不好说,需要靠时间和实力去证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推800V超充

赛力斯汽车品牌。

赛力斯全称为“金康赛力斯”,是小康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金康新能源”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作为一家有传统造车企业背景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金康赛力斯在2016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经过不断发展,该品牌已经具备成熟的造车技术。

华为***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开发 欲在2025年成国内行业龙头

10月30日,华为发布新品牌HI,将致力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打造智能网联电动车。华为曾公开表示不会造车,但它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参与造车行业。

按照华为的规划,H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此外,HI也会在算力和操作系统上布局,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在这两年异常火热的自动驾驶领域,HI高阶自动驾驶ADS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道路场景下最好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三电系统方面,HI智能电动系统基于PDDP电动数字化开发平台多物理场耦合AI仿真寻优算法,打造智能油冷散热技术,核心动力部件***用浸入式油冷散热方式,高车速下冷却效果更优,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力求使电动车迈入3秒俱乐部。

同时,华为表示HI将提供业内独家全系800V高压快充解决方案,充电10min即可续航200km,一杯咖啡时间完成补能,极大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业务边界: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就本次发布会的内容来看,华为提出了不少远超业界技术的理念,具体要如何实现还有待验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不造整车,但愿共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据外媒报道,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在科技产业的下一个主战场之一与国内和美国竞争对手的抗衡。

消息人士透露,华为已设定了内部目标,欲在2025年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提供商。“华为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变得非常激进。即便是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在今年面临着***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华为仍然要求我们为许多的测试进行准备,”一家华为的供应商透露。

华为准备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发力之际,正值该公司的其他业务面临压力之时。因为***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消费者需求构成影响,作为华为当前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部门的出货量可能将在今年首次出现下滑。

把尖端软件和硬件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自动驾驶技术,因能够在智慧城市、车等诸多领域应用,被中美两国视为未来的关键技术。

华为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发力,将会与Alphabet旗下的Waymo、英特尔的Mobileye、特斯拉、苹果,以及中国网络搜索巨头百度展开更激烈的竞争。截至目前,华为对此报道未予置评。

华为目前对开发自动驾驶平台特别感兴趣。该平台是一个关键的集成电子系统,也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特斯拉、Waymo、英伟达、Uber和苹果等美国竞争对手也打算拥有一个主导平台。去年夏天,华为展示了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芯片昇腾910的性能。该芯片能够“训练”自动驾驶算法,促进未来联网汽车的发展。

“苹果当前所做的一切华为都会效仿,”一位要求匿名的自动驾驶汽车专家表示。之所以要求匿名,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华为的入职邀请。“华为筹划自动驾驶已有多年时间。这家公司目前正积极而睿智的挖掘人才,进行研发。”

去年5月,华为成立了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专注从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该公司还用自己的芯片展示了无人驾驶技术,并宣布与奥迪、丰田汽车和标致雪铁龙合作开发联网汽车。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去年在华为心声社区发文称,该公司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智能汽车连接和汽车计算系统,而不是自己制造汽车。

华为还一直在申请自动驾驶通信和连接标准方面的专利,因此没有华为,竞争对手就无法轻易进入这些领域。华为已成为自动驾驶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该标准是自动驾驶技术赖以建立可靠的互联和通信系统的一个要素。?迄今为止,在所有类型的自动驾驶技术中,谷歌、英特尔、英伟达等美国公司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华为在通信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有优势,这些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此外,巨大的中国市场和政策支持也将推动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行业领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不造车的华为为车企“造梦”

“造整车,华为差得还太远了”。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访时直言。

因被曝欲将汽车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加之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频频为汽车业务“站台”,给华为汽车BU业务方向从to?B转向to?C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近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华为的否认也是一如既往地干脆。

王军认为,对于一辆整车,无论车辆的布置,还是制造以及工艺,都非常复杂,要造这样一辆车,华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理想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表示。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刚刚于10月30日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给予汽车行业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加持,实现Huawei?Inside。

像Intel?Inside一样,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

Intel?Inside,指的是在计算机领域,Intel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一种品牌认知——一台好的电脑就应该用Intel公司所生产的处理器,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都倾向于含有Intel处理器的产品,许多电脑品牌则因为***用了英特尔的中央处理机而大受欢迎。

在汽车领域,华为也有这样一个“Inside梦”,即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来源:华为

为此,华为将过去数年在汽车领域积累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悉数注入了HI品牌,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30+智能化部件。同时,HI品牌还从算力和操作系统层面规划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三大操作系统。涵盖了几乎一辆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关键部件。

“如果把这些技术放到一辆电动车上,我们所瞄准的增量部件大概会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则是电池,以及下车体、上车身、座椅内饰等传统部件,这些是我们不会涉及的。”谈及业务整合后HI品牌的发展方向,王军指出。即便如此,这个市场的前景依旧十分诱人。

在***访中,王军给出了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所以这个市场足够大,从市场角度,我们看到的全是机会。”王军表示。

华为三大操作系统,?来源:华为

那么,华为***如何将这块“蛋糕”吃进嘴里呢?据王军介绍主要商业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模式十分多样化,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其中,只有搭载华为全套HI解决方案的车型才会打上HI?品牌标识。”王军指出。这意味着,HI?LOGO除了代表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实也是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象征,以及在品牌及技术方面的承诺。

“最快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基于HI模式和车厂合作的车就会陆续上市,届时大家可以见到有HI?LOGO的车。”?谈及目前HI模式的市场化进展,王军透露。“此外,我们的三电系统从今年开始也已经逐步上车了,明年会有更多的零部件陆续上市,比如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服务还有传感器产品,都已经蓄势待发。”

立足软件、算法和生态,构建HI技术底座

在汽车领域,把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LOGO作为“核心要素”印上汽车,这在过去是很多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但华为不仅想了,而且还做了。不得不说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其“野心”丝毫不亚于造车。因此,很多人很好奇华为的信心底座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次***访及同期举办的“汽车媒体走进华为”活动中,华为通过对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面展示,再一次做了诠释:核心还是华为过去在ICT领域的积累。在华为看来,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且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正是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

比如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的充电、供电、电控以及电池管理等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原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在汽车领域的延伸。毫米波雷达源自无线产品线,因为5G的毫米波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源。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智能汽车主要的交互中心,未来的控制中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Pad,这与华为在手机和电脑领域的积累也是完全吻合。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右)和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左)

至于ICT的技术底座之上,王军认为华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软件、算法和生态,特别是软件,是华为现阶段投入的重点。因为在华为看来,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一个平台,只要硬件平台打造好之后,就能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软件快速迭代不断增加功能和特性,提供更好驾驶体验,解决在开车过程中“不用动脑、不用动手”的问题。

“软件方面,目前我们团队规模已达四千人,这还不包括2012实验室里的软件人员,在那里我们从事AOS、VOS等研发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我们现阶段大部分的投入都在软件方面。”王军表示。软件背后的算法领域,华为基于过去在无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包括融合算法、感知算法等多个类型,可以满足智能汽车的多样化需求。而生态,更是华为的核心能力所在,在该领域目前华为已经为汽车行业开发了AOS、?VOS、HOS等多个操作系统,其中HOS-A,据王军透露更是华为单独为车机开发的,旨在填补车机OS领域的空白。

不过,如同优势明显,华为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安全,由于华为此前并没有汽车行业的积累,对于在安全方面如何构建能力,从而使产品真正达到车规级要求,王军坦言华为的经验还是十分欠缺的。据悉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华为智能汽车BU成立不过一年半,但走弯路却走了快两年,期间不乏车企的质疑。

“还有盈利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不赚钱是最核心的。那么对于华为,按照汽车产业投资规律,我们预计华为新业务实现盈亏平衡平均周期需要八年。”王军表示。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况且一旦将来市场成熟,华为如何实现从增量到增值的切换也是个问题。

不做低等级自动驾驶,以终为始推进技术落地

在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自动驾驶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目前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和“眼睛”,华为均已进行了相关的布局。

其中在“大脑”方面,华为的主要产品是MDC智能驾驶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华为自研昇腾AI芯片、车控OS等核心产品,可通过裁剪软硬件功能,支持自动驾驶从?L4?到?L2+的平滑演进。为满足不同合作伙伴的研发需求,迄今为止华为共推出了四款MDC智能驾驶平台,分别是MDC?600、MDC?300、MDC210和MDC?610。

在“眼睛”方面,对于当前行业主流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华为几乎都有涉及,比如在今年北京车展亮相的8M前视双目摄像头、超级鱼眼摄像头、77GHz毫米波雷达,支持短距、中距和长距多种不同应用场景、等效100线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4D成像毫米波雷达等,就是华为在该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来源:华为

“整体来看,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希望基于单车智能路线,面向乘用车市场在可泛化的市区场景中解决广大用户每日通勤途中的连续性问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和首席架构师苏箐表示。

在苏箐看来,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虽然路线众多,但真正适合中国驾驶场景的却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特斯拉,考虑更多的其实也是高速场景,而在国内比较高频的城区通勤场景基本不能用。“更别说Waymo的Robotaxi,系统虽然比较高阶,但ODD却严重受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凤凰城出不来”。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苏箐认为如果想让自动驾驶发展更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技术等级和法规等级脱钩和解耦,至少未来五年内,自动驾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技术问题,而非做***选择,否则导致的后果是:在推一个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时,企业为了不承担法律风险,会刻意把系统的ODD限制在非常小的区域,这样的系统对用户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比较推崇的一种技术路线是在功能上面尽量向L4靠拢,能够帮助解决每日通勤的问题,但在法规上面,就是一个L2的系统,很长时间需要驾驶员或者安全员承担这个法律责任,这样才可以让整个行业循环起来,不然没有人愿意买单。”?苏箐表示。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有企业和华为在思维上有点像的话,苏箐指出肯定是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谈及华为的自动驾驶战略选择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确指出华为不做低等级的智能驾驶,而是宁愿多加几个激光雷达,再配合毫米波雷达、视觉计算,融合起来走向自动驾驶,来解决中国路况场景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构建上必须足够扎实,从底层的计算系统到算法栈再到数据平台能够具备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栈流程,甚至包括一部分地图系统,以保证系统快速迭代。并至少保持10倍投入的队伍来支撑未来15年持续迭代,只有这样才可能活下来,甚至脱颖而出。”?苏箐表示。

在他看来,这也是华为无线和手机产品线成功的经验,自动驾驶也需要这样才能成功,一开始几百人,然后数千人,然后需要上万人,持续投入十几年。华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据悉,今年华为的目标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目前研发团队正全力打造这样一个自动驾驶系统。最快2022年初,用户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展观势 从博世/华为看到汽车智电时代

随着华为的深度入局,在一些核心环节,例如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设计等方向,“国产”的要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与诸如特斯拉等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人间清醒任正非。

不造车!不造车!不造车!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短短27个字符,折射出了一位76岁“霸道总裁”的决绝。至此,也为华为近几年甚嚣尘上的造车言论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不造车的华为未来将集中注意力在汽车行业的哪些版块呢?

11月25日,在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了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显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该文件的签发人正是任正非,同时文件末尾处还标注“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由此推理可知,江湖上至少有3年的时间不会传华为造车这事了。

至于为什么说“人间清醒任正非”,原因很简单,华为“不贪心”!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同时踏入一条河流,自然也不会有企业能囊括这世间所有的行业。当然,没有不代表不想,比如蚂蚁集团,吃穿住行,要啥有啥,另外,它估计恨不得全世界就只有它这一家金融企业,也恨不得小蚂蚁的股价冲出地球,走向***系,结果遭“反噬”!

但凡大蚂蚁有点实业支撑着,我也不会如此地落井下石,这也真是拿着2100元的工资市井着2.1万亿市值的心。相比大蚂蚁,华为之所以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民营企业,和它是一家实打实的企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就拿研发举例子,华为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850亿,仅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51亿元,这个研发投入的力度是什么水平呢?在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的10家公司中,2017年华为排在世界第8位,2018年上升到世界第5位,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

高投入研发带来则是颇丰的收获。2018年华为的各项专利申请世界第一,其中5G专利技术占比世界第一,比美国的高通还要多,现在华为平均每天申请8个各类专利技术。一家能让美国政令反复无常的企业,足以受到尊敬。这样的华为,我相信,只要它想造车便可以造得出车来。事实也是如此。

“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到。”

分管消费者业务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近期表示,华为在汽车领域已经进行了长达7年多的探索,目前在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方面与全球多家知名车企有着广泛的合作。

既然华为如此厉害,为什么不造车呢?这里我将进行一番结果导向也就是俗称的“马后炮”分析

造车,弊大于利

从车市大环境来说,现在造车并不是一件很乐观的事情。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乘用车市场累计批发销量1518.7万辆,同比下降10.1%,今年累计净销量同比减少170万辆。即便如此,中国目前的销量表现在全球来说也是最好的。欧洲、北美洲今年前9个月同比下滑分别为29%、19%,放眼全球来看,预计今年会跌掉一个欧洲的年销量(1500万辆左右)。

早在多年前,有专家称中国汽车销量将突破4000万辆,不过回顾这几年的中国车市,2017年则是巅峰,销量达2887.9万辆,随后便分别为2808.1万辆、2576.9万辆,而今年预计在2400万辆上下。目前来说,在疫情与全球经济进入下行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不仅中国车市回不到2017年的状态,全球车市更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恢复。此时介入造车,对于华为来说并非明智之选。

虽然现在特斯拉能做的华为都可以做,但它不一定有特斯拉一样的热度与销量。就连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巨头在新能源领域都无法与特斯拉抗衡,华为又有何底气与之较量?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是“特斯拉粉”,但u1s1,特斯拉目前是踩着风火轮扶摇直上,连风水学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另外,从华为本身优势来讲,通信技术才是其专长,尤其是在5G技术支持下,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将得到质的改变。有人说华为可以造手机为什么就不能造车呢?原因很简单,手机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像汽车所需要的那么长,光从手机和汽车的体积就可以浅显粗暴地得出结论。

华为连生产手机都被制裁,主要是在芯片方面,虽然华为可以自己设计芯片,但是它不能生产芯片,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卡住华为命运的咽喉的原因所在。现而如今眼目下,生产手机都已命运多舛,造车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工厂、配套设施等都不是小金额可以解决的,即便以华为去年627亿元的净利润来算,对于造车所要烧的钱来说也是远远不够,毕竟“200亿元”只能揭开造车的面纱,600亿也不过只能揭三次面纱而已。

都知道汽车是成规模效益的,只有达到一定的体量,才能够赚钱。做得好的如丰田,2019财年的纯利润为20,7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8亿元),这是它在全球卖了1000万辆新车才赚来的;来看看宝马集团,2019年净利润为50.22亿元,销量252万辆;说说新能源的翘楚特斯拉和蔚来,2019年在净利润方面各亏损8.62亿美元、112.95亿元。虽然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今年风光无限,但也抹不掉它们曾含泪嚼窝窝头的时光。

再加上华为又不想被资本操控,这样便无法为造车提供更多的资金,即便华为每年都能够实现60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但押上身家性命全拿去造车,那就跟地主家的傻儿子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造车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另一份文件则要求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情况,包括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情况。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加大关注,要想进入整车领域,目前来说很有门槛。如此一来,华为利用自身优势,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做中国的“博世”

说起造车,博世比华为更有发言权,但博世至今都没踏入整车造车领域,但它却是车企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供应商。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整车厂在给发动机厂打工,而发动机厂在给博世打工”。还有媒体曾这么描述:“世界上一半汽车的燃料导入系统和刹车系统是博世提供的。”作为汽车产业链最上游的技术型企业,博世不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手握高额利润。

虽然博世的名气远不及奔驰、宝马,但它的产品和技术却是这些德国战车驰骋天下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没有博世,就没有德国卓越的汽车工业。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家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企业,它可以在朝代变革的竞技场上和硅谷的新创企业一样快捷有效。这就是“术业有专攻”为其带来的战斗力。

如今华为已坚定决心不造车,那它势必要成为上游的技术提供者,这与博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之目前博世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向IOT公司转型,二者狭路相逢也是迟早的事情。

或许华为与博世的竞争早已开始。就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Stefan?Hartung透露,今年博世将继续在“三化”新技术领域投入超过10亿欧元。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电气化交通领域投资5亿欧元,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6亿欧元,并投资1亿欧元用于互联化交通解决方案。

今年10月30日,在华为Mate?40中国区发布会的最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正式宣布推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

“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领先与超越。我们相信新模式一定会开发出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实现品牌向上,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HI”主要关注的是目前的电动汽车智能化所有难点,包含了1个架构,5大系统,30余个零部件。其中,车载系统“HiCar”已合作150余款车型,包括沃尔沃、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主流品牌。华为预计,2021年,HiCar将在500万辆车中进行预装。

就在前几天,长安汽车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包括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显然,华为负责的是智能技术版块。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华为汽车电子销售额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量级。这同样也将利好国产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随着华为的深度入局,在一些核心环节,例如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设计等方向,“国产”的要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与诸如特斯拉等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文/甘芳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是华为2020北京车展的参展口号。展馆另一边,跨国零部件巨头博世带来“多样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司,因为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演变而撞到了一起。

今年北京车展,有三家企业显得十分与众不同。他们分别是博世、华为与地平线:一家是国际零部件巨头,一家是中国品牌的骄傲,另一家则是被誉为全球“最值钱”的AI芯片独角兽。

在整个会展中心西边外侧展区,还有博格华纳、海纳川、万得集团、精进电动、华阳集团、亚太股份等中外知名零部件企业。汽车之家发布《车展观潮?中国市场迎来真·多元时代?》,我们从新车角度看汽车行业大潮流。此篇,我们从零部件角度出发,看看本次车展中透露的新趋势。

智能化:博世大象转身遇华为

作为零部件企业,博世与华为在本届车展中最为耀眼。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一家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跨界巨头,都在智能、网联、电动领域出牌,带来各项综合性解决方案。仿佛武侠***中的“北乔峰与南慕容”,心心相惜又暗自较劲。

博世展示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自动驾驶技术、技术中立和电气化解决方案,以及互联化交通方案。其中,在智能化板块,博世展示了新一代传感器、域控制器、卫星定位智能传感器以及曲面显示屏,还有3D显示屏、数字钥匙等解决方案。

『博世展台』

华为则通过一辆透明的模型车,分区域展示其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电动等方案。其中,华为展示的智能板块内容包括自动驾驶、传感器、车路协同以及云服务等,还有涉及网联功能的仪表屏、中控屏等。

『华为展台』

博世与华为在智能化领域展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冲突”,比如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但是两者又有着不一样的出发点,博世以其在传统领域的制造优势见长,华为则更倾向于展示其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势。

博世正在经历转型。不久前,博世对外宣布将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以整合软件和电子专长,统一为未来汽车架构提供软件密集型系统。从转型方向来看,博世正在不断增强软件方面的能力。

华为则是“软件定义汽车”下的集大成者。近年来,华为把更多***投入到智能汽车核心产品和生态中,从车载网络、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层切入汽车应用领域。在自动驾驶方面,华为提供MDC计算平台、操作系统AOS/VOS和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满足车端侧与云端自动驾驶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

博世与华为未来是否会有一战?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如此表示:“我们希望博世能够成为未来的华为,至少在中国是这样。”陈玉东表示,博世经历了134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无数的竞争与合作,“我们更希望在竞争合作中与华为共同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智能化属性越发明显,智能网联等软性功能正成为增量零部件,华为从ICT领域杀入汽车领域,相信博世这样的传统零部件巨头,绝不会忽视增量零部件市场的潜力。当然未来会是竞争还是合作,需要交给未来市场进行选择。

电动化:800V、多合一电驱与碳化硅

如果仔细观察北京车展有关电动化方面的技术,会听到800V、三合一、多合一、碳化硅等新名词。本届车展中,整车、零部件企业带来的各类电驱动方案是亮点之一。

『RHIVA(莱茵动力)800V三合一(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变速箱)电驱动系统』

万得集团不久前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动力总成事业部,将其电驱动品牌RHIVA(莱茵动力)收入麾下,成为电驱动领域新玩家。本届车展上,RHIVA正式亮相。蒂森克虏伯800V电驱动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轻量化、高效率优势,在业内备受关注。博世展台现场负责人表示,“在比拼下一代电池的续航和充电速度两个特性之下,800V电驱系统会成为高端化需求的重要方向。”

电驱系统集成化也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电驱系统集成化也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本届车展上,精进电动展出了全新一代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EDM)。广汽新能源发布“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将两个电机和控制器、减速器集成在一起。

『广汽新能源“四合一”集成电驱』

华为则发布了一款多合一动力域解决方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及电源分配单元(PDU)六大部件,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深度融合,同时还实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电驱动多合一集成化,已成为未来的潮流。

『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博世展示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备受关注。碳化硅功率器件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可以实现更高开关频率,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6%的续航里程。展会现场,博世展示了750V和1200V碳化硅MO***ET,应用于逆变器、DC/DC转换器以及电动/混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中。

芯片:汽车智电时代下的数字发动机

地平线是本届车展上的明星企业,是继博世、华为之后,第三家位于主场馆的零部件企业。众所周知,芯片关系智能电动汽车各方面性能,承载着精密、复杂、庞大的计算功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未来的智能汽车就是一台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车载AI芯片是最核心的器件,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

本届车展上,地平线发布新一代高效能车载AI芯片征程3,并推出升级版“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2.0,以及全新升级的Matrix智能驾驶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车载芯片在高级别***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高级别自动驾驶及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场景都有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场景我们就能感知芯片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乘坐车辆时,汽车可以检测乘客身体疲劳状态,然后自动调节空调、音乐等,让乘客获得良好的休息,承载感知、计算和执行功能,都需要车载AI芯片的深度参与。

从地平线车载AI芯片也可以看出中国芯片的水平。官方数据显示,征程3***用16纳米工艺,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2.0架构,AI算力达到5?TOPS(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典型功耗仅为2.5W。横向对比来看,在结合算法优化后,计算性能等效于1/2个英伟达X***ier,超过德州仪器TDA4的2倍。

『地平线车载AI芯片搭载长安UNI-T』

再从量产能力上来看,目前全球只有三家企业实现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这三家企业分别是英特尔Mobileye、英伟达和地平线。

总结:零部件企业是汽车智电时代的急先锋

零部件企业展台没有炫酷的新车,也没有气质不凡的礼仪**姐,来配合来来往往的摄影者拍照留念。但是,汽车向“新四化”进发的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在背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前瞻性研发,智能化、电动化方案落地,都离不开这些零部件企业,他们是汽车智电时代的先锋队。这些企业也必将在“竞合”之中获得更***展。(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北汽新能源汽车ev系列_北汽ev新能源汽车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